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硅酸盐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5-08-15
    掺橡胶颗粒轻集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吕晶;周天华;杜强;吴函恒;白文琦
    2015, 34(8):  2077-2082. 
    摘要 ( 3 )   PDF (3046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橡胶颗粒等体积替换轻集料混凝土中河砂对轻集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对20组共60个试件在替换率为10%、20%和30%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测得不同替代率的轻集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轴心抗压强度以及棱柱体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轻集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和轴心抗压强度随着橡胶颗粒替代率的提高而降低,棱柱体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峰值应变随着橡胶颗粒替代率的提高不断增大,峰值应变后曲线随着替代率的提高越发趋于平缓,抗压破坏模式由脆性破坏转变成延性破坏.
    助磨剂对矿渣硅酸盐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
    孙小巍;陈彦文;潘文浩;礼航
    2015, 34(8):  2083-2088. 
    摘要 ( 4 )   PDF (3035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采用有机化合物复配无机盐的方式,制成三种液体复合助磨剂,通过测定矿渣硅酸盐水泥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胶砂强度,研究不同助磨剂及助磨剂不同掺量对矿渣硅酸盐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测试与分析了水泥的粒度分布和颗粒形貌.结果表明:三种助磨剂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水泥筛余,提高水泥比表面积,提高幅度为2.9%~18.3%;掺入助磨剂后,水泥的颗粒形貌趋向于圆球形,水泥粒度分布发生变化,3~32 μm颗粒含量显著增加,中位粒径降低,其中B3水泥试样中位粒径为18.94 μm,降低了5.21μm;水泥凝结时间缩短,标准稠度变化不大,安定性符合国家标准;助磨剂能显著提高水泥各龄期胶砂强度.B3试样3d抗折强度为4.3 MPa,3d抗压强度为15.1 MPa,符合P·S 32.5R级标准要求.
    风积沙的掺入对浮石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董伟;申向东;林艳杰;何静;俞婷婷
    2015, 34(8):  2089-2094. 
    摘要 ( 9 )   PDF (3528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风积沙内掺替代部分河砂,分别掺入0%、10%、20%和30%质量的风积沙代替相同质量的河砂,配制风积沙浮石轻骨料混凝土.研究风积沙的掺入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应用SEM从微观上观察内部的形貌变化特征,并通过轴心抗压应力-应变曲线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进行了对比,建立了风积沙浮石轻骨料混凝土的本构模型.结果表明:风积沙可以替代部分河砂作为混凝土的细骨料,且对抗压强度值的提升贡献较大,其替代率为20%~ 30%为宜;采用《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上升段与有理分式的下降段更能真实的反应浮石轻骨料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低温养护下引气混凝土的孔结构对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影响研究
    王庆石;张凯;王起才;于本田;李盛
    2015, 34(8):  2095-2099. 
    摘要 ( 3 )   PDF (2513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对3℃、10℃及20℃养护下的含气混凝土进行孔结构、抗冻性、电通量及抗压强度的测试,研究了孔结构与混凝土的抗冻性、电通量及抗压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含气量的增大,混凝土孔结构变化由不明显到明显,抗冻耐久性先增强再逐渐变弱,电通量有一个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抗压强度逐渐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土孔结构变化明显,抗冻性及抗渗性逐渐增强,抗压强度逐渐提高.
    用粉煤灰提铝残渣制备硅酸盐胶凝材料的基础研究
    吴锋;李辉;杨康;李德平
    2015, 34(8):  2100-2106. 
    摘要 ( 2 )   PDF (3524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内蒙古某公司排放的粉煤灰提铝残渣为研究对象,利用XRD、XRF、SEM、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脱碱和未脱碱提铝残渣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相关性质.并将脱碱和未脱碱提铝残渣粉磨至一定细度,以不同比例替代水泥配制净浆试块,分别测试其抗折、抗压强度,对其胶凝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铝残渣经脱碱后所制成的净浆试块的胶凝活性得到了极大改善,含碱量0.7%的提铝残渣在掺量为20%的条件下,试样的力学性能最好.
    基于混料试验设计的水泥-钢渣-矿渣三元胶凝体系的配比优化
    杨超;卢都友;许仲梓;严万国
    2015, 34(8):  2107-2112. 
    摘要 ( 8 )   PDF (3022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钢铁渣粉用作水泥辅助性胶凝材料时胶凝体系的配比优化,采用混料设计方法并基于抗压强度测试建立了水泥-钢渣-矿渣三元胶凝体系的强度与各组分含量之间的数学拟合模型.模型可准确预测三组分任意配比时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利用混料设计中的“响应优化器”工具可获得最大限度利用钢铁渣粉条件下不同目标强度等级水泥的最优配比.基于52.5强度等级水泥,在钢铁渣粉的取代量为50%时制备42.5和42.5R强度等级的复合水泥,水泥、钢渣和矿渣的最优配比分别为0.50∶0.33∶0.17和0.50∶0.15∶0.35.
    考虑层间剪力的PVB夹层玻璃不等厚结构设计
    邓汉国;张红;姚小虎
    2015, 34(8):  2113-2118. 
    摘要 ( 2 )   PDF (3064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现象和机理方面研究承受静态均布横向荷载的PVB夹层玻璃板的力学响应,发现:一般不可忽略PVB与玻璃间传递层间剪力的影响,层间剪力是导致对称夹层结构应力不对称的根本原因.当PVB厚度较小导致层间剪力不可忽略时,不等厚结构设计一般应满足:上层板比下层板厚的要求;随着PVB厚度增加,PVB传递层间剪力减弱,层间剪力可忽略时,不等厚结构设计可放宽为:保持对称夹层结构,可交换上下层玻璃板厚度.静态横向荷载下,夹层玻璃不等厚度结构设计比等厚度设计具有明显的优势,建议应用中设计成不等厚结构.
    负温养护条件及水灰比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和细观结构影响试验研究
    谢超;王起才;于本田;段运
    2015, 34(8):  2119-2124. 
    摘要 ( 4 )   PDF (3015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养护条件和水灰比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和细观孔结构的影响规律与程度,采用气孔分析法和直流电量法对-3℃养护条件下和标准养护条件下的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28 d细观孔结构和电通量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3℃负温养护条件下的混凝土气孔间距系数和平均气孔直径明显大于标准养护条件下的同种混凝土,孔径粗化严重,粗大孔明显增多;-3℃负温养护条件下的混凝土电通量值也明显大于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混凝土,与细观孔结构测试结果一致.标准养护条件下,随着水灰比的提高,混凝土细观孔结构随之劣化,抗氯离子渗透性减弱;但在-3℃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细观孔结构随着水灰比的提高反而优化,抗氯离子渗透性亦随之变强,究其原因,在-3℃养护条件下,随着水灰比提高,混凝土中液相水含量随之增大,水化反应更加充分,故出现上述现象.水灰比对细观孔结构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程度较养护条件小,且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养护条件对其影响程度减弱.
    SiC-YAG陶瓷复合材料的烧结致密性研究
    张宁;刘欢;王晓阳;阚洪敏;龙海波
    2015, 34(8):  2125-2129. 
    摘要 ( 1 )   PDF (3046KB) ( 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基于机械混合法和液相烧结法制备SiC-YAG陶瓷复合材料,并对SiC-YAG陶瓷复合材料在烧结过程中的质量损耗、致密化等情况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铝钇摩尔比、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SiC-YAG陶瓷复合材料烧结致密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条件范围内,当烧结温度为1850℃时,复合材料的气孔率最低,相对密度最大;复合陶瓷材料的相对密度和收缩率在保温时间小于30 min时,变化较大,大于30 min时,变化很小;当铝钇摩尔比为1.5时,质量流失较少,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最高.
    ZnO/AgBr复合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耿涛;张莉;王红艳;张克营;周侠
    2015, 34(8):  2130-2133. 
    摘要 ( 1 )   PDF (2013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ZnNO3·6H2O、AgNO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氨水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ZnO/AgBr复合纳米棒.利用SEM、XRD分别对产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以ZnO/AgBr复合纳米棒为光催化剂,通过降解有机污染物甲基橙进行了光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150 min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接近完全.
    硫酸钙晶须增强石膏板的研究
    汪潇;金彪;杨留栓
    2015, 34(8):  2134-2138. 
    摘要 ( 5 )   PDF (2521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煅烧后的硫酸钙晶须应用于石膏板制备中,通过对石膏板断裂强度的测定和晶须在石膏板中的SEM、EDS分析,研究了不同养护条件下硫酸钙晶须对石膏板断裂强度的影响及其在石膏板中的稳定性,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自然养护还是40℃恒温养护,硫酸钙晶须均可以提高石膏板的断裂强度;在自然养护24 h,晶须添加量为1%时,石膏板断裂强度可达7.04 MPa,较空白样提高约20%;硫酸钙晶须经煅烧预处理后可以稳定存在于基体石膏中,其形貌和晶型不会发生改变,并与基体石膏紧密结合而形成空间网络结构,从而提高了石膏板的断裂强度.
    砷羟基磷灰石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
    朱琳;周新涛;蔡发万;满亮
    2015, 34(8):  2139-2143. 
    摘要 ( 1 )   PDF (3024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四水硝酸钙[Ca(NO3)2·4H2O]、磷酸氢二铵[(NH4)2HPO4]、十二水合砷酸钠[Na3AsO4·12H2O]为原料,在200℃下水热反应8h制得掺砷羟基磷灰石[Ca10(PO4)6-x(AsO4)x(OH)2].考察了反应液中不同砷含量对合成砷羟基磷灰石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结合电子能谱分析(SEM/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晶相、化学组成和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s取代部分磷(P)进入羟基磷灰石的晶格中,没有改变其晶体结构,但羟基磷灰石的晶胞参数发生了变化,随着As含量的增加,砷羟基磷灰石的晶体尺寸呈增大的趋势,晶体形状为短棒状.
    磷酸钾镁水泥基材料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
    李涛;胡夏闽;杨建明;张鑫
    2015, 34(8):  2144-2150. 
    摘要 ( 5 )   PDF (3536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磷酸钾镁水泥基材料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测试了磷酸钾镁水泥基材料浆体的抗压强度,同时测试了磷酸钾镁水泥基材料浆体与不同状态的硅酸盐水泥砂浆的粘结抗折强度和收缩变形,分析了磷酸钾镁水泥基材料硬化体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与硅酸盐水泥砂浆基体的粘结界面结构.结果表明:双掺粉煤灰和石灰石粉,使磷酸钾镁水泥基材料硬化体的结构更完善,抗压强度、粘结抗折强度和体积稳定性均明显提高.保持硅酸盐水泥砂浆基体的龄期大于7d和气干含水状态,磷酸钾镁水泥基材料与硅酸盐水泥砂浆界面的结合力加强,粘结抗折强度明显提高.
    山东某钾长石选矿试验研究
    戚鹏;高利坤;董方;陈龙
    2015, 34(8):  2151-2156. 
    摘要 ( 6 )   PDF (3013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山东某地钾长石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通过探索试验、磨矿细度、磁场强度、脱泥粒度和药剂制度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确定了“高梯度磁选-脱泥-反浮选除铁-云母反浮选-长石浮选”的选矿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选矿工艺能使精矿K2O+ Na2O含量达到14%以上,Fe2O3含量降至0.06%.
    内掺和外涂硅烷防水混凝土抗盐冻剥蚀性能研究
    朱方之;赵铁军;王鹏刚
    2015, 34(8):  2157-2162. 
    摘要 ( 9 )   PDF (3024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单面盐冻的实验方法,对非引气混凝土、引气混凝土、外涂硅烷凝胶混凝土和内掺硅烷乳液混凝土,以及采用外涂硅烷凝胶处理受冻融混凝土的抗盐冻剥蚀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引气或者采用硅烷凝胶表面处理技术,50次盐冻循环能降低混凝土表面剥蚀量82%和98%;内掺硅烷乳液以及硅烷乳液和引气剂复掺混凝土具有较低的抗盐冻剥蚀能力;采用硅烷凝胶外涂技术能明显改善冻融损伤混凝土表面的剥蚀状况.
    矾土基MgAlO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郭艳芹;张海燕
    2015, 34(8):  2163-2166. 
    摘要 ( 1 )   PDF (2520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登封轻烧矾土(Al2O3含量为85wt%)、电熔镁铝尖晶石、高纯电熔镁砂、Al粉和少量的活性材料氮化气氛下制备矾土基MgAlON复合材料,考察了MgAlON含量及烧成温度对制备矾土基MgAlON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gAlON加入量的增加,显气孔率、线变化率及增重率逐渐增大,材料体积密度逐渐减少,常温抗折强度呈上升趋势;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试样的体积密度略有减小,显气孔率增大,常温抗折强度逐渐增大,1500℃下氮化烧成的制品性能最好;矾土基MgAlON复合镁铝尖晶石材料比矾土基MgAlON复合镁质材料密度大,强度高,氮化效果好.
    碱激发高钙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强度特性
    廖明辉;刘开帝
    2015, 34(8):  2167-2170. 
    摘要 ( 3 )   PDF (2536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高温养护时间、高温养护前的时间延迟、养护温度以及用碱量对高钙粉煤灰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养护时间为3d时,高钙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超过3d后强度变化不明显;高温养护前适当的时间延迟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强度的发展.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抗压强度近似线性增长;养护温度达到为75℃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50.8 MPa;之后随温度的升高强度降低.当NaSiO3/NaOH为1.5时,高钙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强度最高.
    稻壳灰对油井水泥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初探
    程小伟;王升正;时宇;杨永胜;李早元;郭小阳
    2015, 34(8):  2171-2176. 
    摘要 ( 5 )   PDF (3029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改善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及孔隙结构,研究了稻壳灰对油井水泥浆及水泥石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掺有稻壳灰的水泥浆和空白样的水泥浆体的性能,以及不同掺量下水泥石的力学性能及渗透率和孔隙度,研究其对油井水泥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和TG测试,对稻壳灰水泥石和空白样进行物性分析,同时通过SEM对水泥石的微观形貌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索稻壳灰对油井水泥石性能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稻壳灰对油井水泥浆的基本性能影响甚微;但其对水泥石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与空白样对比,稻壳灰掺量为15%时,水泥石24h抗压强度提高56%,抗拉强度提高46%,孔隙度降低42%;同时,研究表明稻壳灰中含有的高活性非晶SiO2通过与水化产生的Ca(OH)2反应生成硅酸钙凝胶,能提高水泥石中的胶凝相,降低水泥石的空隙,达到提高水泥石力学性能的目的.
    高气压条件下MPCVD法快速制备金刚石膜
    周学芹;史玉芬;李坤;刘小利
    2015, 34(8):  2177-2180. 
    摘要 ( 4 )   PDF (2026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MPCVD)制备金刚石的过程中,增大反应气压和微波功率是提高金刚石生长速率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自主改进的圆柱谐振腔式MPCVD装置,以H2-CH4为气源,在反应气压30 kPa、微波功率5.8 kW、CH4浓度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多晶金刚石膜的制备研究,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对所制备样品的表面形貌、物相及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H4浓度由2.5%提高至5%,金刚石膜的质量较好,沉积速率由7.5μm/h提高至27.5μm/h.
    纯丙乳液改性发泡水泥的性能研究
    柏玉婷;刘民荣;孙晓云;杨康;孙斌
    2015, 34(8):  2181-2185. 
    摘要 ( 2 )   PDF (2530KB) ( 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纯丙乳液对发泡水泥进行改性,对其改性后的物理性能和不燃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加纯丙乳液能够改善发泡水泥的物理性能,且纯丙乳液的最佳掺量为3.5%.此时发泡水泥物理性能较未添加纯丙乳液的试样,干密度减小了30.9%,抗压强度提高了109.1%,导热系数提高了44.6%,满足燃烧性能等级A1级的不燃性要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进行了微观分析,探讨了纯丙乳液对发泡水泥的改性机理.
    莫来石纤维增强磷酸二氢铝粘结剂性能研究
    王守兴;魏美玲;康立敏;王再义;何子臣
    2015, 34(8):  2186-2189. 
    摘要 ( 10 )   PDF (2011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磷酸二氢铝为粘结剂主要组成,莫来石纤维为改性组分,利用XRD、SEM和剪切强度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莫来石纤维对磷酸二氢铝粘结剂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莫来石纤维使磷酸二氢铝粘结剂强度得到较大提高,其机理主要是纤维从粘结剂中的拔出.但莫来石纤维过量及长径比过大时,导致剪切强度的降低.而粘结剂使用温度超过1500℃时,纤维将粉化失去增强作用.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耐久性能诊断方法研究
    念红芬
    2015, 34(8):  2190-2193. 
    摘要 ( 3 )   PDF (2020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于其生命周期中,常因天然因素(如地震、海风、降雨等),影响而产生劣化与腐蚀,造成强度降低及使用年限减少.因此拟定一套客观的评估系统,对于耐久性或安全性不足的建筑物,应拆除重建或给予适当的补修.本研究主要研拟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整体的耐久性能诊断,如何将各部位劣化状况或各劣化因子影响范围统合为一综合性指标将为主要研究重点.其目的主要了解劣化主因及选择适当维护方法.
    赤泥安全堆存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刘松辉;管学茂;冯春花;邱满
    2015, 34(8):  2194-2200. 
    摘要 ( 4 )   PDF (3550KB) ( 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赤泥是炼铝产生的废弃物,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它的储存、综合利用一直备受世界学者关注.本文概括了赤泥的物理化学性能,总结了目前赤泥的储存、处置技术,评述了赤泥在各领域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笔者前期的实验结果,提出了赤泥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粉煤灰和矿渣在水泥浆体中的反应程度测试方法
    董刚;张文生;张洪滔
    2015, 34(8):  2201-2207. 
    摘要 ( 4 )   PDF (3506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确定粉煤灰和矿渣在水泥浆体中的反应程度,对于研究复合水泥浆体中的反应动力学、评价粉煤灰和矿渣的反应活性及其对于浆体结构形成的贡献,评估水泥浆体的稳定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粉煤灰和矿渣在水泥浆体中的反应程度的测试方法:化学选择性溶解法、图像分析法、核磁共振谱法、氢氧化钙含量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累积量热法、化学收缩法、碱溶液溶出法.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劣及适用范围.
    磷酸盐化学键合材料固化/稳定化重金属研究进展
    郝旭涛;周新涛;陈卓;满亮;陶志超;陈小凤
    2015, 34(8):  2208-2213. 
    摘要 ( 11 )   PDF (3043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磷酸盐化学键合材料是由金属氧化物与酸式磷酸盐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形成以磷酸盐为黏结相的无机胶凝材料,作为固化重金属的基体材料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固化体重金属毒性浸出行为评价其固化能力.该文重点针对镁系和钙系两类磷酸盐化学键合材料固化/稳定化重金属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固化机理进行了综述,对其固化机理及固化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本课题组在利用工业废渣制备钙系磷酸盐化学键合材料及其在重金属固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实现以废治废,为磷酸盐化学键合材料制备及其重金属固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地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性能增强方面的研究进展
    焦向科;徐晶;严群;严义云;罗仙平
    2015, 34(8):  2214-2220. 
    摘要 ( 16 )   PDF (3516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聚合物是一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极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型胶凝材料,它同时具备有机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水泥材料的优异性能,并且可以通过硅铝质材料与激发剂在低温下作用制备而成,制备过程简单易行,因此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新型胶凝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地聚合物制备过程中涉及到的硅铝原料的选择、激发剂的选择和成型方式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阐述了增强地聚合物性能的主要方式,并对地聚合物在制备技术和性能增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超细SiO2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邱惠惠;罗康碧;李沪萍
    2015, 34(8):  2221-2226. 
    摘要 ( 4 )   PDF (2997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材料的性能往往与其结构密不可分,超细SiO2表面的羟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故对超细SiO2进行表面改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超细SiO2表面改性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有机表面改性、无机包覆改性以及高能辅助改性三大类改性方法对超细SiO2进行改性的效果及机理,详细介绍了硅烷偶联剂对超细SiO2进行改性的作用机理.对未来超细SiO2的改性方面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纤维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史才军;何稳;吴泽媚;吴林妹;朱德举;黄政宇;张家科
    2015, 34(8):  2227-2236. 
    摘要 ( 15 )   PDF (5511KB) ( 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是一种具有超高强度、高韧性和优异耐久性的水泥基材料.这些优异性能可使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和自重显著变小,抗震性和抗海水腐蚀性能明显提高.然而其胶凝材料用量大,高温蒸汽养护导致高耗能和低生产效率,掺入纤维后其成本也大大提高,这使得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本文综述了UHPC的发展历程及纤维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对UHPC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纤维对UHPC的增强增韧机理以及UHPC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
    Er2O3掺入对氧化铝复合陶瓷的耐磨性和微观结构影响
    毕四龙;吴伯麟
    2015, 34(8):  2237-2241. 
    摘要 ( 2 )   PDF (2505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工业Al2 O3为主要原料,CaO-MgO-SiO2作为烧结助剂的体系中,研究了Er2 O3的添加对高铝瓷的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添加Er2 O3明显提高了陶瓷样品的烧结温度,陶瓷的耐磨性能也被恶化.而微量添加Er2O3对陶瓷的烧结温度影响不大,且耐磨性能提高了约22%.
    P2O5对Bi2O3-B2O3-ZnO体系玻璃结构及热性能的影响
    王丽莎;田中青;童超;姚亚
    2015, 34(8):  2242-2247. 
    摘要 ( 24 )   PDF (3020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传统的熔融冷却的方法制备了(40-x)Bi2O3-30B2O3-30ZnO-xP2O5(0≤x≤15mo1%)体系玻璃.使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DSC和热膨胀仪研究了封接玻璃的结构和热性能.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结果表明,P2O5作为网络形成体,以[PO4]进入到玻璃的网络结构中,玻璃的网络结构性增强.玻璃结构中[BO3]三角体结构单元相对含量有增多趋势,[BO4]四面体、[BiO3]三角体、[BiO6]八面体结构单元相对含量减少.随着P2 O5含量的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玻璃的初始析晶温度升高;玻璃的密度减小.Bi2O3-B2O3-ZnO-P2O5体系封接玻璃热膨胀系数减小,从8.289×10-6℃-1减小到6.354×10-6℃-1.玻璃的软化点逐渐增大,从416℃升高到524℃.
    老化工艺对二氧化硅开口剂性能的影响
    郑典模;许婷;陈优霞;兰倩倩;温爱鹏
    2015, 34(8):  2248-2253. 
    摘要 ( 11 )   PDF (3026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探索老化工艺对二氧化硅开口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老化体系浓度0.15 mol/L、老化pH值7.5、老化温度60℃、老化时间1.5h条件下,获得的开口剂样品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吸收值为1.669 mL/g、表观密度为0.266 g/mL,分散性好.通过红外光谱、XRD、SEM、激光粒度仪等表征证明样品为非晶态无定型二氧化硅,D50约15.45 μm,结构疏松,符合二氧化硅开口剂的理想指标.
    掺钢渣-矿渣-粉煤灰复合微粉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数学分析
    陈新星;韩明珍;吴昊;周志云
    2015, 34(8):  2254-2259. 
    摘要 ( 6 )   PDF (3011KB) ( 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掺钢渣-矿渣-粉煤灰复合微粉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进行了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各个温度下,钢渣的最优掺量为2.5%,矿渣的最优掺量为2.5%或15%.在常温时,粉煤灰的最优掺量为2.5%,在高温下,粉煤灰的最优掺量为5%.并且矿渣对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最为明显,粉煤灰对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较明显,而钢渣在400℃以下时,影响效果很小,在600℃时开始产生影响,在800℃时和矿渣的影响效果相当.
    掺杂型纳米MnO2/Al2O3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臭氧化处理驱油污水二级出水
    潘璐阳;王树涛;张兰河;尤宏
    2015, 34(8):  2260-2266. 
    摘要 ( 5 )   PDF (3516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Al2O3为载体,制备了掺杂型纳米MnO2/Al2O3催化剂,考查了最佳制备条件;研究了臭氧催化氧化法处理驱油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MnO2催化剂的XRD谱图中可以明显看到α-MnO2的衍射峰;动态光散射仪(DLS)分析表明纳米MnO2的粒度主要分布在80~180 nm之间,从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可知.α-MnO2主要呈球形,其直径在25~50 nm之间;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达到157.48 m2·g-1.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分别为550℃和4h;活性组分含量为6%时,MnO2/A12 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强.当进水COD为100~ 120 mg·L-1、MnO2/Al2 O3催化剂的投量为70 mg·L-、臭氧投量为240 mg·h-1,催化臭氧氧化30 min时,有机物的去除率达到55%以上,出水COD指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OH氧化在臭氧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其平均产生速率为30.84 μmmol·L-1·min-1.制备的掺杂型纳米MnO2/Al2O3催化剂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催化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二次污染小等优点.
    橡胶轻骨料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王海龙;申向东;王萧萧;额日德木;刘谨菡
    2015, 34(8):  2267-2273. 
    摘要 ( 7 )   PDF (4027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天然浮石作为粗骨料,测定了20目橡胶微粒掺量(0%、3%、6%、9%、12%、15%)和不同橡胶微粒粒径(20目、80目、120目,掺量为6%)的橡胶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3d、7d、14 d、28 d、90d、180 d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并对其受压破坏形态进行研究,结合微观结构分析了橡胶微粒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组,随着橡胶掺量增加(相同粒径)和粒径减小(相同掺量),橡胶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发展趋势基本相同,坍落度、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均逐渐减小,但是可以增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塑性特征.根据物理力学性能的稳定性和强度,其中橡胶粒径为20目,掺量为6%性能最佳.
    不同温度下碳源对AOA-SBR工艺PAO与GAO竞争释磷的影响
    张兰河;李德生;王旭明;张海丰
    2015, 34(8):  2274-2280. 
    摘要 ( 6 )   PDF (3529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生物除磷效率,研究采用AOA-SBR工艺进行了长期连续除磷实验,考察不同温度下碳源(乙酸钠、丙酸钠、葡萄糖)对PAO与GAO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由10℃升高至25℃时,利用丙酸钠作为碳源时,污泥含磷量与含糖量分别从7.2%和5.1%升高至7.9%和6.3%,PHA转化量升高了23.1 mg/L,厌氧释磷量从105.9 mg/L升高至149.9 mg/L,VSS/MLSS由71%降低至65%;利用乙酸钠作为碳源时,污泥含磷量与含糖量分别从6.9%和5.3%升高至7.6%和6.7%,PHA转化量升高了23.9 mg/L,厌氧释磷量从73.8 mg/L升高至108.8 mg/L,VSS/MLSS由73%降低至71%;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污泥含磷量与含糖量分别从5.8%和6.3%升高至6.6%和8.8%,PHA转化量升高了33.2 mg/L,厌氧释磷量从37.4 mg/L升高至43.2 mg/L,VSS/MLSS由80%升高至88%.当温度升高至30℃时,3个反应器均出现厌氧末期PHA浓度下降和糖原浓度升高,厌氧释磷量减少,污泥含磷量均下降,污泥含糖量上升,VSS/MLSS均很高.与葡萄糖相比,采用乙酸钠和丙酸钠作为碳源,有利于PAO生长繁殖,PAO为优势菌种,抑制GAO增殖.同时,低温更有利于PAO的生长繁殖.
    短切碳纤维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实验与分析
    佟钰;田鑫;朱长军;曾尤;牛晚杨;王晴
    2015, 34(8):  2281-2285. 
    摘要 ( 9 )   PDF (3017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短切碳纤维对混凝土力学强度的影响机制,以C40和C50矿渣水泥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短切碳纤维长度和掺量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特别是与不掺纤维混凝土的强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加入可使混凝土的力学强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抗折强度的增长最为明显,劈拉强度次之,而抗压强度比的增幅相对最小,在高纤维掺量时抗压强度甚至低于不掺纤维混凝土;纤维长度的增大对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增长更为有利,在低强度等级(C40)混凝土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力学分析认为,随机分布的短切碳纤维可显著提高混凝土对劈裂或弯折式破坏的抵抗作用,但对受压时所发生的剪切式破坏却难以发挥明显效果.
    混凝土在酸侵蚀环境下的静动抗压强度研究
    聂良学;许金余;范建设;马桂浩
    2015, 34(8):  2286-2290. 
    摘要 ( 3 )   PDF (2519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HYY系列液压伺服试验系统和φ10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对在pH =2.5的酸溶液中浸泡60d的混凝土试件静动态抗压强度展开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腐蚀后的混凝土试件,由于物理化学作用,其静动态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的下降;静态抗压强度较养护刚结束时下降了7.38 MPa,降幅22.55%,并且只有同龄期时正常环境下混凝土静压强度的59.44%;动态抗压强度强度下降明显,同时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
    雾化施液CMP抛光硅片的亚表层损伤研究
    壮筱凯;李庆忠
    2015, 34(8):  2291-2297. 
    摘要 ( 6 )   PDF (3506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雾化施液CMP抛光后的硅片依然存在亚表层损伤,会严重影响硅片的使用性能.首先利用化学腐蚀法和光学显微镜分别观测了亚表层的微裂纹以及不同部位的位错蚀坑形貌和位错密度.然后利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分析了抛光前后硅片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行为以及应力的分布情况.最后利用差动蚀刻速率法测取了亚表层的损伤深度并分析了抛光参数对损伤深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表层到亚表层深度的增加,微裂纹损伤愈加严重,硅片边沿处的位错密度和形貌要明显好于中心区,位错平均密度为1.2×104/cm2;雾化抛光后的硅片表面被引入残余拉应力,应力沿硅片对角线方向呈对称分布;亚表层的损伤深度大约为0.99 μm,随着雾化器电压的增大呈递减趋势,而抛光垫转速和抛光压力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参数使损伤深度达到最小.
    定形相变材料(SSPCM)墙板温度响应分析
    史巍;王传涛
    2015, 34(8):  2298-2303. 
    摘要 ( 5 )   PDF (3038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传热学、相变储能理论以及ANSYS软件建立墙板数学模型,对墙板外侧施加周期性简谐波温度荷载,模拟分析定形相变材料SSPCM及其他热物性材料墙板内侧的温度响应,并比较了不同厚度、潜热以及内、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对SSPCM墙板内侧温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荷载作用,且内、外空气对流换热系数分别为5W/(m2·℃)和19 W/(m2·℃)条件下,SSPCM墙板存在一段约15.2 h相变维持时间,延迟时间约为0.52 h,衰减倍数约为2.19,综合性能指标较好,可使室内环境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增加板厚,相变维持时间增幅减缓、延迟时间增长、衰减倍数加大,板厚达20 mm左右时,材料性能的综合利用率最高;提高材料潜热,相变维持时间增长、衰减倍数加大,但延迟时间几乎不变,潜热为75 kJ/kg时,能比较充分地利用材料性能;提高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相变维持时间和延迟时间均缩短、衰减倍数增大,有利于潜热存储;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对温度的综合影响很小,可不予考虑.
    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快速测定法
    杨栎珩;余红发;卢一亭;胡蝶;翁智财;冯坚
    2015, 34(8):  2304-2309. 
    摘要 ( 3 )   PDF (3037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混凝土对氯离子的结合能力,并与自然扩散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等温吸附法测定的氯离子结合能力,通过试件含水率转换之后,与自然扩散法测定的氯离子结合能力基本一致.因此,等温吸附法能够快速测定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高岭石为原料超临界水热法快速合成类沸石材料及其脱汞性能
    鞠凤龙;王建成;常丽萍;鲍卫仁;韩丽娜
    2015, 34(8):  2310-2314. 
    摘要 ( 4 )   PDF (2508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超临水的独特性能,以高岭石(kaolinite)为硅源和铝源,利用超临界水热合成法(SCHS)合成类沸石材料.在反应温度为400℃时,高岭石与1 mol/L碳酸钠(Na2CO3)溶液、1mol/L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2mol/L氢氧化钾(KOH)溶液在超临界水热条件下,5 min内分别制得方钠石(sodalite)、钙霞石(cancrinite)和钾霞石(kalsilite).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对产品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并通过脱除废水中汞离子来考察合成的类沸石材料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钾霞石的吸附效率最高,当吸附剂投入量为6 mg/mL时,其吸附效率可达到50.57%,使废水中汞离子浓度从10 mg/L减少至4.94 mg/L.在同样条件下,方钠石和钙霞石的吸附效率分别为30.49%和31.80%.
    氟化铝添加量对碳化硅/莫来石复合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杨仪潇;刘张敏;邓湘云;李建保;石雯怡;张伟;尹沛羊
    2015, 34(8):  2315-2319. 
    摘要 ( 12 )   PDF (2537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碳化硅(SiC)、气相SiO2、纳米Al2O3和AlF3·H2O为原料,制备出了碳化硅/莫来石复合多孔陶瓷,主要研究了AlFa·H2O添加量、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抗弯强度、气孔率、孔径分布等性能的影响.用SEM、XRD研究了多孔陶瓷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AlF3·H2O对莫来石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300℃时,添加AlF3·H2O的样品中检测到莫来石相,多孔陶瓷气孔率随AlF3·H2O加入量增加而升高,而抗弯强度随其增高而先增加后减小,AlF3·H2O添加量为4wt%时,多孔陶瓷气孔率为42.8%,抗弯强度为31.1 MPa.
    钎焊金刚石线锯的失效模式研究
    张国青;黄辉;徐西鹏
    2015, 34(8):  2320-2324. 
    摘要 ( 1 )   PDF (3020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钎焊金刚石线锯在不同切割参数下对单晶硅材料进行切割,观察线锯钎料层和线锯断口形貌,结合对线锯切割受力的理论分析,研究线锯的失效模式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线锯的失效主要有正常失效和非正常失效,正常失效模式主要是线锯表面裂纹扩展引起的脆性断裂,非正常失效的主要模式是由于切割参数的不恰当而导致线锯的意外拉断和钎料层的脱落.
    影响水泥基发泡保温材料孔结构的因素研究
    侯星;薛群虎;萧礼标;刘一军
    2015, 34(8):  2325-2329. 
    摘要 ( 4 )   PDF (2521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P.O 42.5)为主要胶凝材料,发泡剂采用植物改性泡沫剂,以膨胀珍珠岩和聚苯颗粒作为轻质保温骨料,同时掺加适量玻璃纤维,运用物理发泡工艺制备了水泥基轻质发泡保温材料.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分别研究了水灰比、玻璃纤维和轻骨料(膨胀珍珠岩和聚苯颗粒)对水泥基发泡保温材料试样中孔结构及其分布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孔结构及其分布与材料导热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水灰比、玻璃纤维、轻骨料(膨胀珍珠岩和聚苯颗粒)的加入量与水泥基发泡保温材料的孔结构及其分布状态密切相关.
    陶瓷抛光废渣高温发泡机理分析
    黎涛;熊祖鸿;范玉容;王毅
    2015, 34(8):  2330-2333. 
    摘要 ( 2 )   PDF (2017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陶瓷抛光废渣为研究对象,通过600~ 1200℃烧成温度处理废渣,分析试样体积、重量、晶相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陶瓷抛光废渣在1000~1200℃时,物料相变成为热熔体,部分组分氧化分解,产生气体,气体加速热熔体相界面位移,形成多孔结构;气孔的生成阻碍晶体的生长,当热熔体冷却后,大量的晶体转化为非晶体.
    硅钙渣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实验研究
    史迪;张文生;孙俊民;叶家元;杨志杰;王宏霞;董刚;张洪滔
    2015, 34(8):  2334-2339. 
    摘要 ( 1 )   PDF (3036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硅钙渣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的配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水玻璃模数及其掺量、硅钙渣用量对碱激发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水玻璃掺量是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硅钙渣用量和水玻璃模数是影响强度的次要因素;硅钙渣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优化配合比为:硅钙渣70%、矿渣微粉30%、水玻璃掺量5%、水玻璃模数2.40;微观形貌分析表明,随着水玻璃模数的逐渐提高,反应产物C-(A)-S-H凝胶的数量逐渐增多,试样密实程度逐渐增高;当模数超过2.40后,随模数的增高,水玻璃溶液的粘度增大,试样制备过程中引入的气泡难以排出,从而导致试样密实程度降低.
    利用凹凸棒改性石灰石增强CO2循环捕集效率
    单历元;李辉;孟冰露;李江锋;孟晶晶;于有海;闵永刚
    2015, 34(8):  2340-2345. 
    摘要 ( 3 )   PDF (3042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灰石作为天然的CO2吸收剂,可有效的捕集烟气中的CO2,但随着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石灰石颗粒表面会发生严重的烧结,使其酸化率迅速发生衰减.本文中利用自然界储量丰富的凹凸棒石对石灰石颗粒进行改性来减缓这一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其CO2的循环捕集效率.凹凸棒石具有的天然纳米纤维状结构可有效的减少石灰石颗粒之间的相互接触,延缓石灰石的烧结团聚现象,从而提高其碳酸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凹凸棒石原矿和提纯后的凹凸棒石均可作为添加剂提高石灰石对CO2的捕集效率,其中经过提纯处理后的凹凸棒石的改性效果最好;通过比较凹凸棒石改性前后的钙基吸收剂经过多次CO2捕集循环后的颗粒微观形貌的变化,可以发现经过凹凸棒石改性后的石灰石颗粒表面仍留有较多的孔道,使其抗烧结能力得到大幅的提高.
    陶瓷抛光废渣的化学物相分析
    黎涛;熊祖鸿;郭华芳;刘俊荣;张缇
    2015, 34(8):  2346-2351. 
    摘要 ( 2 )   PDF (3047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X衍射等分析仪器,对二次烧成的陶瓷抛光废渣(CPW)进行分析,结合多种前处理法和常规陶瓷材料分析法对CPW的化学组成和物相进行了细致分析,为陶瓷抛光废渣的回收利用提供依据.综合分析表明:CPW含二氧化硅42.75%、莫来石29.95%、碳化硅5.27%、硅铝化钠7.44%、氧氯化镁5.64%、碳酸盐4.14%、硅酸锆1.10%、有机物2.63%.
    一步法热处理对复合尾矿微晶玻璃晶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
    张雪峰;孙智超;贾晓林;邓磊波;李红霞;孙凯宇
    2015, 34(8):  2352-2356. 
    摘要 ( 6 )   PDF (3047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金尾矿和铁尾矿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了CaO-Al2O,-SiO2 (CAS)系微晶玻璃,利用差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和综合力学性能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一步法热处理制度中不同温度对CAS系尾矿微晶玻璃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一步法热处理制度可以成功制备出以透辉石(Mg0.6Fe0.2Al0.2)Ca(Si1.5Al0.5)O6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所制备的微晶玻璃的综合性能有所提高.确定最佳的热处理制度为870℃保温2h,所制备的微晶玻璃的密度为2.97 g/cm3,抗折强度为230.33 MPa,耐酸性99.38%,耐碱性99.25%,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分别为118.19 GPa和47.9 GPa.
    白云母除铁增白试验研究
    王宇斌;张威;余乐;王花;张小波
    2015, 34(8):  2357-2362. 
    摘要 ( 5 )   PDF (3028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河南某厂重选白云母精矿为对象,对其矿物组成以及矿物表面性质进行了检测,系统研究了物理和化学浸出联合除铁工艺对白云母粉白度的影响,其中化学浸出最佳条件为草酸用量为理论值180%,浸出浓度15%,浸出时间1h,浸出温度30℃.结果表明,物理分选-化学浸出工艺可除去白云母粉中70%的铁,并获得白度为77.81%云母产品,基本达到了高端产品对其要求.
    粉煤灰掺量对赤泥墙砖性能影响的研究
    郭晖;朱天星;马小娥;邱满;翟智皓
    2015, 34(8):  2363-2366. 
    摘要 ( 4 )   PDF (2542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赤泥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粉煤灰、黏土等制备墙砖,研究粉煤灰掺量对墙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赤泥掺量较高的情况下,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试样气孔率和吸水率逐渐增大而抗折强度逐渐降低;当粉煤灰掺量大于15%时,试样的吸水率较高且抗折强度小于15 MPa,生成的液相和晶相少,气孔较多,达不到BⅢ类陶质砖的国标要求(GB/T 4100-2006《陶瓷砖》);粉煤灰掺量不宜高于15%.
    再生骨料砂浆附着率及取代率对混凝土强度和干缩的影响
    崔正龙;陈龙
    2015, 34(8):  2367-2370. 
    摘要 ( 4 )   PDF (2021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以不同取代率、不同水泥砂浆附着率为变量对C30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及干燥收缩耐久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与普通混凝土试验相对比,探究砂浆附着率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相同时随着砂浆附着率的增加,C3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呈下降趋势;再生粗骨料砂浆附着率相同时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C3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会略有降低.当采用同一种砂浆附着率再生粗骨料时,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也会增大;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相同时砂浆附着率越大,混凝土干燥收缩长度变化率也会变大.
    利用煤矸石制备陶粒的配比和烧结制度的试验研究
    张西玲;陈林;向芸;文忠和;王献忠
    2015, 34(8):  2371-2375. 
    摘要 ( 4 )   PDF (2557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研制陶粒.通过研究原料配比和烧成制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得出制备陶粒的最佳配比为煤矸石∶粉煤灰∶混合料=80∶ 10∶10,外掺1%甲基纤维素;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煤矸石陶粒的最佳烧结制度:预热温度300℃、预热时间15 min,烧成温度1100℃、烧成时间45 min,分析表明影响陶粒吸水率的主要因素是预热时间,影响堆积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烧结时间.并对产品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SEM).
    硅酸钙负载零价纳米铁吸附去除水中六价铬
    秦泽敏;董黎明;赖花;周恋彤
    2015, 34(8):  2376-2381. 
    摘要 ( 2 )   PDF (3030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硅酸钙负载零价纳米铁(CS-nZⅥ)进行去除水中Cr(Ⅵ)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S-nZⅥ对Cr(Ⅵ)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还原铁粉和硅酸钙,略差于零价纳米铁;低pH值、越低初始Cr(Ⅵ)浓度及较大投加量均有利于Cr(Ⅵ)去除,最大去除率可达98.9%;反应后CS-nZⅥ颗粒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Cr占3.06wt%;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较好拟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CS-nZⅥ对Cr(Ⅵ)的最大吸附容量达253.8 mg/g.
    陶瓷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研究
    吴本英;周锡武;陈彦华
    2015, 34(8):  2382-2386. 
    摘要 ( 1 )   PDF (2526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采用电通量法研究了陶瓷粗骨料、矿物掺合料掺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陶瓷粗骨料掺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不大,与普通混凝土一样,其渗透性能等级为Q-Ⅱ;28 d龄期时,电通量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略有增加;龄期继续增长,粉煤灰的掺入明显改善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复掺硅粉后,随着硅粉的增加,混凝土的电通量明显降低,硅粉的掺入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
    改性聚氨酯混成耐烧蚀材料的研究
    程宇;王素娟
    2015, 34(8):  2387-2391. 
    摘要 ( 1 )   PDF (3030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目的是在于研制高碳化、高强度的耐烧蚀硅橡胶绝热层材料,以应用在整合式冲压引擎火箭(Integral Ramjet Rocket-IRR)当作热防护系统.Dow Coming DC93-104经Martin Martietta Aerospace推荐应用于此系统,是二种成份液态的硅橡胶,高分子基体部份为含有硅乙烯(≡Si-C=C)官能基的甲基苯基聚硅氧烷(polymethylphenylsiloxane),以Pt系当催化剂,虽然DC93-104具有优异的耐烧蚀热特性,但烧蚀后形成高碳化的焦化层强度低,无法抵抗高速热气的冲刷而剥落,为改善此缺点只好在引擎室钢壳内部表面点焊数以千计不锈钢丝网目,于铸制绝热层时,让DC93-104胶料能穿插在各网目内,经由不锈钢丝网目以增强烧蚀后焦化层的强度,避免焦化层于引擎室二次燃烧时被高温、高压和高速热气流冲刷而剥落,以维热防护系统功能正常发挥.但是于引擎室钢壳内部表面点焊数以千计不锈钢丝网目是个耗时、费工的工作,所以本研究选用General Electric Co.二液型RTV 627及LSR 2650液态硅橡胶进行高碳化、高强度的耐烧蚀硅橡胶绝热层的开发,基由本身强度抵抗高温、高压和高速热气流冲刷而不剥落,如此即可节约成本也可以提升效率.
    不同复合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长期性能的影响差异
    王喆;王栋民
    2015, 34(8):  2392-2397. 
    摘要 ( 4 )   PDF (3024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将矿渣、粉煤灰、钢渣、石灰石粉复合组成6种复合矿物掺合料,研究加入复合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后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分析不同复合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长期性能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矿渣与粉煤灰、钢渣、石灰石粉复合使用可以提高混凝土后期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粉煤灰与钢渣、石灰石粉复合使用可以提高混凝土720 d抗氯离子渗透性,钢渣石灰石复合使用对混凝土长期性能有着不利影响,矿渣与粉煤灰复合使用对混凝土长期性能提高最明显.
    无机非金属固体浮力材料的研制
    张帆;单丹;胡芝娟;刘家臣;尤健;李霞;赵春芳
    2015, 34(8):  2398-2403. 
    摘要 ( 4 )   PDF (3038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偏高岭土、矿渣与钠水玻璃反应生成的地聚物为基体材料,通过填充大量空心玻璃微珠制备了密度低、强度高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浮力材料,研究了反应体系液固比、矿渣加入量、固化温度及时间对材料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对其吸水性和耐高温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系液固比为1.5,矿渣加入量为20%,固化温度及时间分别为60℃和24 h时,制得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浮力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密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0.78 g/cm3和17.0 MPa,且材料具有较低的吸水率及较好的耐高温性能,可达到550℃.
    核壳型多孔氧化硅制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调控及作用机理
    雷博;刘卫丽
    2015, 34(8):  2404-2408. 
    摘要 ( 3 )   PDF (2538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液晶模板法制备核壳型多孔二氧化硅,分析了多孔氧化硅在纳米颗粒表面的包覆特性.探究了表面活性剂与硅源的摩尔比(CTAB/TEOS)对多孔氧化硅壳层生长的影响,从实验上证实了多孔氧化硅壳层生长的最适摩尔浓度比随纳米颗粒尺寸的变化,并从表面活性剂与硅酸盐物种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出发对此进行了阐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等分析方法,观察并分析了核壳多孔二氧化硅的形貌以及孔道结构.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分析了多孔氧化硅的结构和组分.
    温度和添加剂对Ca(HCO3)2分解制备CaCO3的影响
    许冬东;朱仕鹏;甘鑫鹏;张盈;蒋久信
    2015, 34(8):  2409-2413. 
    摘要 ( 9 )   PDF (2539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碳酸氢钙(Ca(HCO3)2)的分解过程中,通过温度和聚乙二醇(PEG)成功地控制了碳酸钙(CaCO3)的晶型和形貌.用XRD和SEM对制得的CaCO3的晶体类型和颗粒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在不添加PEG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菱面体方解石、层状球霰石、棒状及针状的文石.在所有样品中主晶相都是方解石,其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而球霰石和文石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少.考察了分解温度为80℃时,添加不同分子量的PEG对CaCO3的晶体类型和颗粒形貌的影响.当反应体系中加入PEG-2000时,方解石仍是主要的晶型,但含量明显减少,文石相增加到39.2%;而加入PEG-6000时,方解石相明显减少,文石相增加到79.3%.这些结果表明:在Ca(HCO3)2的分解过程中,温度和PEG可以调控CaCO3的晶型和形貌.
    碱性助剂对玻璃化学钢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西川;孟玲;李振;梁晓峰
    2015, 34(8):  2414-2418. 
    摘要 ( 11 )   PDF (2540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普通薄玻璃和KNO3为原料,采用低温离子交换法研究了KOH和K2 CO3对玻璃化学钢化效果的影响.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维氏硬度计和扫描探针显微镜,观察了玻璃的成分变化、硬度变化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KNO3熔盐中添加KOH,破坏了玻璃的表面结构,降低了玻璃的硬度;在KNO3中添加质量比为9%的K2CO3,保温4h,维氏硬度达到672 HV.相比于纯KNO3熔剂,它可缩短2/3的钢化时间,起到了助剂作用.
    废旧橡胶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研究及改善
    师广岭;张海波;尚海涛;兰园钢;常青波;苏晓丽
    2015, 34(8):  2419-2423. 
    摘要 ( 2 )   PDF (2528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废旧橡胶粉与砂子用环氧粘接剂粘接后制成的新骨料掺入到水泥砂浆中,以改善橡胶水泥砂浆中橡胶粉与水泥基体界面结合薄弱的问题.使用未处理的橡胶粉和处理后的新骨料对水泥砂浆中的砂子进行不同的体积取代.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砂浆中橡胶掺量的增加,两组新拌砂浆的流动度和28d抗折、抗压强度均降低,但韧性指标有所提高;而在相同橡胶掺量下,含新骨料的水泥砂浆的抗折、抗压强度较未处理组的降低幅度减小,韧性指标的提高幅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