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硅酸盐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学术道德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专刊专题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5-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信息动态
2015, 34(7): 1.
摘要
(
1
)
PDF
(47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粉煤灰混凝土在海洋环境中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演变规律
卢剑雄;余红发;冯滔滔;卢一亭;胡蝶;冯坚
2015, 34(7): 1731-1735.
摘要
(
5
)
PDF
(1664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模拟海水环境中研究了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特性.探讨了养护龄期,暴露时间以及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混凝土的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呈幂指数衰减规律;且延长混凝土养护时间以及掺入粉煤灰可降低混凝土表观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当养护龄期达到180 d,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趋于平稳;当粉煤灰掺量达到30%,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暴露时间的降低速度最快.因此,在海洋环境下,适当延长养护龄期及掺入粉煤灰对于延长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有重要意义.
多孔超细粉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黄政宇;张猜兵
2015, 34(7): 1736-1743.
摘要
(
8
)
PDF
(2708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多孔超细粉材料(自制低温稻壳灰和硼泥酸性浸渣)取代部分硅灰后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流动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早期自收缩及干燥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泥酸性浸渣作为一种多孔超细粉材料,具有与自制低温稻壳灰类似的多孔结构、比表面积较大等特性.当硼泥酸性浸渣取代硅灰后,随取代量增加,UHPC的早期自收缩及干燥收缩减少,流动度先升高后降低,与自制低温稻壳灰取代硅灰后对UHPC的影响相同.同时,当硼泥酸性浸渣取代硅灰后,随取代量增加,UHPC的凝结时间而延长,抗压强度变化较小;当自制低温稻壳灰取代硅灰后,随取代量增加,UHPC的初凝时间变化较小,终凝时间缩短,抗压强度则略有增加.
云南褐煤成型工艺条件的研究与优化
崔帅;唐晓宁;张彬;周新涛;王祥曦
2015, 34(7): 1744-1749.
摘要
(
3
)
PDF
(775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有粘结剂冷压成型技术对云南褐煤压制成型,主要考察煤粒的粒级大小,粘结剂含量和成型温度对型煤的抗压强度和跌落强度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法对褐煤成型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值和检测值相近,可以用拟合模型对型煤的跌落强度和抗压强度进行分析和预测,以确定最佳的成型工艺条件,为工业型煤的生产提供依据.
3℃下不同矿物掺合料的水泥水化程度试验研究
邓晓;王起才;张戎令;杨阳;王神力
2015, 34(7): 1750-1755.
摘要
(
3
)
PDF
(1692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试验,研究3 ℃下水灰比为0.31的水泥净浆水化程度以及添加不同矿物掺合料的水泥水化程度,研究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水化的影响和添加了不同矿物掺合料的水泥水化规律,为定量化研究水泥水化提供参考依据.对试验原材料性能进行了测试,分别进行了不同矿物掺合料以及不同配合比的水泥浆体水化热测定和水化程度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在3 ℃下用粉煤灰、矿粉等量取代部分水泥,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比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程度低,但降低的幅度不完全与掺量成比例关系,粉煤灰降低水化程度的值比矿粉要高.同时拟合出了3 ℃下添加矿物掺合料的水泥水化规律曲线函数,通过对比试验数据,函数曲线与3 ℃下添加矿物掺合料的水泥水化规律有较高的相符程度.
利用三种微乳模板合成碳酸钙-壳聚糖复合材料
韩峰;王天雷;蒯雨晴
2015, 34(7): 1756-1761.
摘要
(
1
)
PDF
(1704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四种方法(碳酸氢钙热分解法、复分解反应法、尿素水解法、碳酸化法),在三种微乳模板(CTAB、AOT、Triwn X-100微乳模板)条件下合成了碳酸钙-壳聚糖复合材料.对合成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表征无机物结晶类型、有机物的成分以及晶体形貌.通过不同类型的微乳模板合成的复合材料晶型的对比研究,探讨模板与材料结构的关系,发现方解石相最容易生成,文石相的生成受CO2压力、反应温度的影响,球霰石相则依托于微乳模板而生成.同时提出了在某些条件下得到的层状结构的生成原因.
矿渣、钢渣对水泥强度、孔结构和压蒸膨胀率的影响
宋强;胡亚茹;李婷;赵胜东
2015, 34(7): 1762-1768.
摘要
(
4
)
PDF
(2679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在硅酸盐水泥中加入不同掺量矿渣粉以及不同掺量和细度的钢渣粉,研究了矿渣和钢渣对水泥强度,孔结构和压蒸安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矿渣与熟料的比例是控制特定钢渣掺量的水泥28 d抗压强度的决定性因素,熟料和矿渣按照1:1混和的水泥具有最高强度,影响水泥28 d最高抗折强度则是矿渣掺量.加入钢渣增大了水泥的孔隙率,而加入矿渣则可以减少试块孔隙率;矿渣能够明显细化浆体的孔结构,钢渣矿渣水泥的28 d抗压强度主要受到大于50 nm孔隙含量的影响.水泥压蒸膨胀率随着钢渣掺量增加而增加,矿渣能够显著改善钢渣水泥的压蒸安定性.
钢筋混凝土构件锈胀开裂时刻的椭圆形非均匀锈胀应力分析
刘荣桂;喻孟雄;姜慧;陆春华
2015, 34(7): 1769-1774.
摘要
(
3
)
PDF
(2118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假定钢筋锈胀力呈椭圆形分布,将钢筋锈胀力分解为均匀钢筋锈胀力和偏差钢筋锈胀力,并利用弹性力学方法分别进行求解,得到相应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理论解,再叠加得到非均匀锈胀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解析表达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锈胀开裂时刻的钢筋锈胀力计算公式.模型探讨结果表明:混凝土内任意定点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与钢筋锈胀力分布不均匀系数k成线性关系;锈胀开裂时刻的钢筋锈蚀率与k的线性函数成反比例关系.
不同含气量对-3℃养护环境下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
王庆石;张凯;王起才;于本田;姚海力
2015, 34(7): 1775-1779.
摘要
(
2
)
PDF
(752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3 ℃养护环境下,采用加速渗透法中的ASTM C1202直流电量法,就28 d时不同含气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气量越大越能够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试验中的初始电流,最大电流增量及氯离子迁移电量,与标养下抗氯离子渗透性规律不同;含气量越大越能够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标养下混凝土抗压强度规律相同.-3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大,而对混凝土的渗透性能影响更大,即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更大.
凝胶-注模成型技术制备碳纤维/HA复合材料的研究
孙文;李强;于景媛
2015, 34(7): 1780-1785.
摘要
(
1
)
PDF
(1742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pH值、分散剂、有机单体和碳纤维含量对碳纤维/HA陶瓷浆料粘度的影响,观察了复相陶瓷浆料的凝胶固化过程,研究了烧结温度和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烧结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H =9、有机单体含量为10wt%、分散剂含量为5wt%、固相含量为50wt%的碳纤维/HA陶瓷浆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随引发剂、催化剂含量的增加,复相陶瓷浆料的凝胶固化时间缩短.复合材料的烧结密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均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趋势.当碳纤维含量为2wt%和2.5wt%时,凝胶注模成型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80.6 MPa和1.87 MPa·m1/2,较干压成型样品提高了24.9%和19.8%.
-3℃养护条件下不同含气量混凝土的微观孔结构及渗透性研究
文华;王起才;张凯;王庆石;李盛;姚海力
2015, 34(7): 1786-1790.
摘要
(
2
)
PDF
(1186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气孔分析法和直流电量法对在-3 ℃条件下养护28 d的不同含气量混凝土的孔结构和渗透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 ℃养护条件下,随着含气量的升高,混凝土的气孔间距系数减小,混凝土中孔径<100 nm的气泡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而孔径> 100 nm的气泡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混凝土的电通量增大,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降低;-3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孔结构和抗压强度影响较大,而对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影响更大.
丁苯乳液对钢纤维混凝土韧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常豹;陈伟
2015, 34(7): 1791-1797.
摘要
(
4
)
PDF
(2206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比研究了丁苯乳液改性混凝土、钢纤维改性混凝土以及丁苯乳液增强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韧性.试验结果表明:丁苯乳液能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丁苯乳液掺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其抗折强度随着丁苯乳液的增加而提高;丁苯乳液与钢纤维复掺,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折强度、以及弯曲韧性.丁苯乳液在混凝土中交织成膜,提高了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增加了浆体的致密性,增强了钢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
惰性气氛中含氧氮化硅陶瓷纤维的热稳定性研究
黎阳;杨莲;洪流;杨闯;高家诚
2015, 34(7): 1798-1802.
摘要
(
10
)
PDF
(1210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γ辐照聚碳硅烷先驱丝法制备的含氧氮化硅陶瓷纤维在惰性气氛中进行高温处理,利用抗拉强度测试、体积密度测试、XRD、SEM、TG-DSC和元素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氮化硅陶瓷纤维在惰性气氛中的热稳定性,探讨了陶瓷纤维性能退化机理.结果表明,含氧氮化硅陶瓷纤维在惰性气氛中可经受1200℃高温,其微观形貌致密完整,抗拉强度保留率在93%左右;温度超过1200℃时,陶瓷纤维中SiNxOy相的分解使得陶瓷纤维表面出现大量微观缺陷并使得力学性能降低,在1400℃时氮化硅陶瓷纤维完全失去力学性能,晶形结构从无定型结构转变为α-Si3N4结构;高温下SiNx0y相分解产生的SiO2在陶瓷纤维表面呈现液相聚集状态并使得陶瓷纤维间熔并粘连,而分解产生SiO和N2的气体一方面导致了陶瓷纤维的失重,另一方面使得O含量降低而N含量升高.
X射线全谱拟合法在水泥研究中的应用
甘延玲;金头男;聂光临;崔素萍;郭军
2015, 34(7): 1803-1808.
摘要
(
10
)
PDF
(2231KB)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X射线全谱拟合法结合TOPAS软件对硅酸盐水泥矿物物相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X射线全谱拟合法研究了硫酸铝作为促凝剂对硅酸盐水泥水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准水泥中各晶相C2S,C3S,C3A,C4AF和非晶相的含量分别为9.391%,48.615%,2.749%,9.493%和26.782%,非晶相含量较高,不可忽略.与不掺加Al2(SO4)3· 18H2O的空白实验相比,掺加1%的Al2(SO4)3·18H2O使得水化1d的净浆试样中C3S剩余量降低了5.25%,促进水泥水化,钙矾石生成量提高30.69%,使得水泥净浆1d抗压强度提高了9.24%;但掺加4%的Al2(SO4)3· 18H2O反而使1d水化产物中C3S剩余量升高15.17%,抑制C3S水化,C-S-H生成量降低22.38%,使1d抗压强度低于掺加1%Al2(SO4)3· 18H2O净浆的1d抗压强度.掺加1%和4%的Al2(SO4)3· 18H2O使得28d水化产物中C3S含量分别增加3.19%、6.22%,钙矾石的生成量分别提高了64.40%、191.50%,C3S的水化受到抑制和钙矾石的大量生成均会降低水泥净浆后期强度.
不同掺杂浓度的NaGdF4∶Ho3+,Tm3+,Yb3+发光粉的上转换发光
张霞;李艳红;梁哲
2015, 34(7): 1809-1814.
摘要
(
4
)
PDF
(1247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比例Ho3 +/Tmn3+和不同Ylb3+浓度的NaGdF4∶Ho3+,Tm3+,Yb3+上转换发光粉,对其结构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样品均为六方结构NaGdF4.980 nm红外光激发下,稀土掺杂的NaGdF4发光粉显示分别来自于Ho3+离子5S2,5F4(Ho)→5I8 (Ho)跃迁发射的绿光,5F5 (Ho)→5I8(Ho)跃迁发射的红光,5 S2,5 F4(Ho)→5I7(Ho)跃迁发射的近红外光;来自Tm3+离子1D2(Tm)→3F4(Tm)和1 G4(Tm)→3H6 (Tm)跃迁发射的蓝光,1 G4(Tm)→3 F4(Tm)跃迁发射的红光,3H4(Tm) →3 H6 (Tm)跃迁发射的红外光.研究了Ho3 +/Tm3比例和Yb3+浓度对发光粉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体系的上转换发光机制.计算的发光粉色坐标显示:掺杂Ho3 +/Tm3+比例和Yb3+浓度的变化能调控样品上转换发光颜色.
HfO2辅助法制备Si3N4纳米带及其光致发光性质
周小惠;骆丽杰;李建保;陈拥军
2015, 34(7): 1815-1819.
摘要
(
1
)
PDF
(1262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氮化硅(Si3N4)和氧化铪(HfO2)为原料,在N2气氛条件下于1700℃直接热处理合成了大量的Si3N4纳米带.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Si3N4纳米带厚约50 nm,长达数百微米,纯度高且结晶好.纳米带沿α-Si3N4的[201]方向生长,属于气-固(VS)生长机制.Si3N4纳米带在360~ 496 nm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发射峰,表明所合成的Si3N4纳米带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质,在光电纳米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助熔剂种类对硅藻土助滤剂过滤性能的影响研究
姚建云;高惠民;任子杰;魏波;张雁鸣;苑大超
2015, 34(7): 1820-1824.
摘要
(
1
)
PDF
(1188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临江硅藻土提纯精土为原料,进行添加不同阳离子种类助熔剂、不同阴离子种类助熔剂及多种复合助熔剂焙烧制备硅藻土助滤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助熔剂NaNO3效果最佳,添加量为硅藻土质量的11%时,渗透率可达13.58 darcy,啤酒吸光度从1.900降至0.160;NaNO3与KCl组合的复合助熔剂效果最优,质量比为1∶1,添加量为硅藻土质量的10%时,助滤剂渗透率达到9.78 darcy,啤酒吸光度从1.900降至0.135.
TiO2对R2O-MgO-Al2O3-SiO2-ZrO2系微晶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
孙慧;黄永前;杨芃
2015, 34(7): 1825-1828.
摘要
(
9
)
PDF
(1178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花岗岩废渣为主要原料,用熔融法制备了添加TiO2的R2O-MgO-Al2 O3-SiO2-ZrO2(RMASZ)系微晶玻璃.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显微硬度测试仪研究了TiO2对RMASZ系微晶玻璃的晶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iO2含量为0wt%、0.5wt%、1wt%时析出的主晶相为t-ZrO2和顽火辉石;当TiO2含量为2wt%和3wt%时析出假蓝宝石相,顽火辉石相减少.当TiO2为0.5wt%时晶粒细致均匀,其四点抗弯强度达到122.41 MPa,显微硬度为9.35 GPa.
包头某低品位石墨矿选矿试验研究
欧阳志军;张凌燕;宋昱晗;陆康
2015, 34(7): 1829-1834.
摘要
(
2
)
PDF
(2119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包头某低品位、微细鳞片石墨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在确定最佳粗选条件和粗精矿再磨细度的基础上,按照粗精矿五次再磨六次精选试验流程进行开路、闭路试验.最终获得了固定碳含量为88.43%,回收率75.29%的石墨精矿.
模板法SiC中空球制备及其净化再生性能
樊子民;王晓刚
2015, 34(7): 1835-1838.
摘要
(
1
)
PDF
(1614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聚乙烯球为模板,用反应烧结法制备了SiC中空球,用SEM、XRD、煮沸法、伏安法等表征了其物相组成、显微结构、气孔率和电阻率,讨论了中空球及其微孔形成机理,研究了其在电加热时对柴油机尾气中的颗粒的净化效果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SiC中空球由中空的内核和外壳构成,壳层约厚300 μm,壳层上布满微气孔,孔径约80~120 nm,其物相组成α-SiC、β-Sic、C、SiO2和Si组成,其外壳微孔和内壳中空孔结构对尾气中的颗粒具有良好净化效果,利用优异的电加热性能,使过滤器能处于持续的净化再生状态,180 min时净化效率可达96%以上.
钼尾矿制备贝利特水泥熟料早期性能研究
朱建平;侯欢欢;尹海滨;谭斌;任珂;管学茂
2015, 34(7): 1839-1843.
摘要
(
5
)
PDF
(1152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钼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贝利特水泥熟料.并通过强度、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研究了原料配比和石膏活化剂掺量对水泥熟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23.3%钼尾矿、3.4%的河砂和73.3%的石灰石为原料,再添加1.5%的石膏作活化剂,在1350℃下煅烧0.5h制得的贝利特水泥熟料强度最高.钼尾矿的掺加对贝利特水泥熟料主要矿物种类没有影响.加入石膏可促进熟料烧成,且生成了少量硫铝酸钙,使得熟料强度明显增加.
相变钢渣粗骨料的制备及相变钢渣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尚建丽;张天国
2015, 34(7): 1844-1849.
摘要
(
7
)
PDF
(2607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真空加热方法,对多孔钢渣粗骨料进行石蜡相变材料的吸附试验,制备多孔相变钢渣粗骨料,采用自制水化热容器进行两种钢渣骨料混凝土放热过程对比.结果表明:吸附相变材料的钢渣骨料具有较低的温升速率,适宜大体积混凝土控温要求;通过钢渣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对比试验及扫描电镜分析,吸附相变材料的钢渣骨料与水泥界面较钢渣骨料混凝土界面弱,实际应用中应对相变钢渣骨料进行偶联剂处理,以保证发挥相变钢渣混凝土控温效应基础上满足大体积混凝土强度要求.
高温焙烧底泥吸附重金属Mn2+和Ni2+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
程杨;杨月红;于珊珊;张玉琴;宁平;石磊;张怀予
2015, 34(7): 1850-1856.
摘要
(
6
)
PDF
(2220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备了高温焙烧底泥作为吸附剂,并对底泥焙烧前后的表征(SEM、FTRI、XRD、BET)进行研究与分析.采用静态吸附试验来研究高温焙烧底泥吸附废水中重金属Mn2+和Ni2+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的特性并确定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对高温焙烧底泥吸附的数据进行拟合且符合Langrn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但拟合效果更好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表明吸附介于单层与多层之间.在高温焙烧底泥对Mn2和Ni2的吸附阶段用Lagergren伪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Lagergren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遵循Lagergren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表明以化学吸附为主,对Mn2、Ni2+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5.2083、3.6563 mg/g.由热力学参数(△S、△H和△G)表明:高温焙烧底泥对Mn2+和Ni2+的吸附均为吸热过程.
载银沸石吸附去除水中溴离子的特性研究
朱云华;丁磊;钟梅英;杜宾
2015, 34(7): 1857-1863.
摘要
(
5
)
PDF
(2215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天然沸石依次使用1 mol/LNaCl溶液、1moL/LHCl溶液、0.2 mol/LAgNO3溶液改性并于马弗炉中450℃焙烧2h制得载银沸石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方法,探讨了溴离子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pH值等因素对溴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载银沸石投加量为0.9 g/L,溶液pH值为7,吸附时间为90 min时,溴离子去除效果达97%以上.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载银沸石对溴离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其吸附平衡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
粉煤灰基地聚合物若干关键问题研究综述
陈瑜;韩汤益;邓怡帆
2015, 34(7): 1864-1870.
摘要
(
5
)
PDF
(1795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一种新型可持续发展材料,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工程技术性能、突出的节能环保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针对粉煤灰基地聚合物若干关键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其地聚合反应机理与模型、地聚合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水的作用、生成产物微观形貌与结构,以及其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状态.
硅/锗量子点空间分布的有序性及其制备技术
姜礼华;谭新玉;肖婷;向鹏
2015, 34(7): 1871-1877.
摘要
(
4
)
PDF
(2340KB) (
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量子点纳米材料在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量子点阵列优异的物理性能与其空间分布的有序性十分相关,空间分布有序量子点阵列的大面积重复性制备已成为高性能纳米光电子器件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近几十年来,在量子点空间排列分布有序性的提高、缺陷态的减少、成核位置可控以及大面积重复制备方面人们已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讨论和综述当前在制备空间分布有序硅/锗(Si/Fe)量子点方面的技术工艺和成果,并展望其未来技术发展思路和方向,希望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研究大面积空间分布有序Si/Ge量子点阵列的制备提供信息参考.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研究进展
葛大顺;马素花;李伟峰;于锦;沈晓冬;汤国芳;蔡建
2015, 34(7): 1878-1884.
摘要
(
9
)
PDF
(522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是在传统硅酸盐水泥熟料体系中引入C4A3S-矿物制备的一种高胶凝性水泥熟料,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与混合材的复合性.本文主要概述了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基本特性,并讨论了该体系中矿相亚平衡关系.同时对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熟料烧成的技术措施以及工业生产概况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在生产和环境保护中潜在的发展方向.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研究进展
王艳;赵凯月;宋战平;毕晓静
2015, 34(7): 1885-1890.
摘要
(
15
)
PDF
(451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SPFRC)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更加合理的经济效果,使得它在桥梁、路面、机场跑道、大型隧道衬砌、大跨度结构等重大工程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SPFR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纤维的混杂效应、力学性能、抗爆裂性能以及耐久性方面.对于SPFRC的力学性能,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基本得到共识: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混杂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抗折与劈裂强度,并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韧性.近年来对SPFRC力学性能的研究已由材料性能向构件性能研究发展,逐渐开展了SPFRC梁式构件和柱式构件的静力学与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已有的结果显示钢与聚丙烯纤维混杂能大幅提高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以及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另有研究表明钢-聚丙烯纤维混杂掺入能有效提高高温作用下混凝土的抗爆裂性能.关于SPFRC的耐久性方面主要涉及它的抗冻性能和抗渗性能,开展了一些单因素作用下SPFRC的耐久性研究,对于多因素复杂环境作用下SPFRC的耐久性研究鲜有涉及.
四氟化硅的制备与提纯
陈学航;李焱;张建刚;高文龙;曹旭;陈烨;刘振东
2015, 34(7): 1891-1895.
摘要
(
11
)
PDF
(315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氟化硅(SiF4)是电子和半导体行业中的一种重要原料,在光伏产业中占重要地位.详细介绍了四氟化硅的主要制备方法:硫酸法、Si-F2直接合成法、氟硅酸盐热解法和氢氟酸法,并对四氟化硅提纯工艺进行了比较.
粉煤灰的特性及其去除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贾艳萍;姜成;张羽汐;殷爱鸣;刘彬
2015, 34(7): 1896-1902.
摘要
(
6
)
PDF
(856KB) (
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粉煤灰具有来源广、结构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过程.本文分析了粉煤灰的特性及其矿物组成,探讨了粉煤灰的吸附机理,阐述了利用粉煤灰去除水中重金属的现状,揭示了不同方法改性的粉煤灰吸附重金属的性能,明确了粉煤灰在去除水中重金属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用粉煤灰处理污水中重金属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废旧耐火材料的资源化利用进展
张彩丽;谢顺利;孙玉周
2015, 34(7): 1903-1906.
摘要
(
2
)
PDF
(736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废旧耐火材料是世界资源再利用领域的共同挑战,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实现了耐火材料的70%以上的资源再利用,而我国相关产业还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废旧耐火材料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的负担,阐述了对其资源化回收的意义、研究现状.剖析了中国在该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重点阐述了如何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分类、再生和直接利用.指出了资源化利用方向.
陶瓷基与碳/碳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研究进展
王浩伟;张大旭;陈明明
2015, 34(7): 1907-1914.
摘要
(
8
)
PDF
(2397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陶瓷基复合材料和碳/碳复合材料由于其在高温下优越的热-力学性能成为了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和航天器热防护结构的理想选材.本文首先对近三十年来国内外一些拉伸试验的研究内容和试验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连续纤维层合板、二维纺织、三维纺织以及Z-Pin、针刺和2.5维等特殊形式的拉伸试验研究进展;然后对拉伸试验中试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试验仪器与设备进行了介绍;最后对陶瓷基复合材料与碳/碳复合材料拉伸试验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植生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王俊岭;王雪明;冯萃敏;李颖娜;赵欣
2015, 34(7): 1915-1920.
摘要
(
7
)
PDF
(848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生混凝土已经被用于河岸护坡、公路护边、停车场、屋顶绿化、建筑物墙面绿化等工程中.它对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此外,植生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同时,在净化水质、修复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调节环境温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资料的分析,综述了植生混凝土的概念、特点、研究现状和工程应用情况,并提出了植生混凝土未来需研究的问题,对进一步深入研发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改性粉煤灰的制备及其在含磷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贾艳萍;姜修平;姜成;张海丰;张兰河
2015, 34(7): 1921-1925.
摘要
(
3
)
PDF
(785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粉煤灰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吸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中.本文对粉煤灰的基本性质和改性技术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热改性、酸碱盐改性和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机理.热改性高温处理能够破坏粉煤灰的玻璃体结构,酸碱盐改性通过与粉煤灰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而提高粉煤灰的活性,表面活性剂改性则通过粉煤灰与表面活性剂复合而提高吸附中和能力.阐述了改性粉煤灰在含磷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为研究改性粉煤灰在含磷废水处理中的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纳米矿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研究综述
高博;陈瑜;唐旗
2015, 34(7): 1926-1932.
摘要
(
5
)
PDF
(1354KB) (
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胶凝材料组分向纳米尺度的延伸,纳米颗粒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成为当前国际范围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尤以纳米活性二氧化硅、纳米碳酸钙、纳米粘土和纳米二氧化钛等纳米矿粉为甚.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总结现阶段纳米矿粉用于水泥基材料的研究动态,综述纳米矿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对传统水泥基材料主要性能的影响.
相变储能材料在温室大棚中应用研究进展
铁生年;蒋自鹏
2015, 34(7): 1933-1940.
摘要
(
18
)
PDF
(576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相变储热材料(PCMs)潜热储蓄技术是最有效热能贮存方式之一,将其应用于温室节能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低温相变储热材料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条件及类型,国内外低温相变储热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温室储热材料的性能与存在问题,展望了低温相变储能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风沙环境下混凝土桥梁墩身固体颗粒冲蚀磨损及防护材料试验研究
王彦平;龚卓;王起才
2015, 34(7): 1941-1946.
摘要
(
8
)
PDF
(2143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气流挟沙喷射法对混凝土、改性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进行冲蚀磨损实验,对比研究冲蚀参数对其冲蚀磨损的影响,并分析其冲蚀磨损机理.结果表明,C35混凝土和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冲蚀率与冲蚀平均速度近似呈线性关系,但对于混凝土,当冲蚀平均速度大于31 m/s时,曲线出现了转折,斜率变得更大;C35混凝土具有脆性材料的冲蚀行为,在90°冲蚀时冲蚀率最大,而改性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具有半塑性材料的冲蚀行为,在45°冲蚀时冲蚀率最大;混凝土表面的冲蚀磨损机制为表面疲劳横向裂纹引起靶材流失,而其内部的冲蚀磨损机制为砂浆和粗骨料的选择性磨损;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冲蚀磨损机制为环氧基体的微切削磨损、玻璃纤维和基体的剥离以及玻璃纤维的弯曲断裂.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冲蚀率为同条件下C35混凝土冲蚀率的1/4~1/11,具有良好的抗冲蚀能力,是强风沙流地区混凝土桥梁墩身冲蚀磨损防护的理想材料.
石膏固相还原分解反应研究
侯鹏;周勇敏;杨小月;陈仕国
2015, 34(7): 1947-1952.
摘要
(
2
)
PDF
(1229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管式炉,在N2气氛条件下研究了焦炭与分析纯石膏之间的固相还原分解特性.根据石膏分解的固-固反应机理,探索石膏分解反应规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C/S摩尔比、升高温度、增加保温时间均能提高石膏的分解率.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固相还原反应的较优条件为:分解温度1200℃、C/S摩尔比1.3、保温时间50 min;优化条件下,石膏的分解产物为CaO,分解率接近100%.在试验选取的范围内,各因素对石膏分解率影响程度大小的顺序依次为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和C/S摩尔比.
氨基改性壳聚糖复合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对Cu(Ⅱ)、Cd(Ⅱ)、Pb(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丁当仁;魏巍;周琪;宗瑟凯;陈高远;谢吉民
2015, 34(7): 1953-1958.
摘要
(
31
)
PDF
(2177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溶胶-凝胶法在常压条件下制得壳聚糖-二氧化硅复合气凝胶,经扫描电镜(SEM)、小角X射线散射(SAXS)、氮气吸附-脱附、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TrIR)、元素分析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复合气凝胶材料保留了硅气凝胶典型的介孔结构,氨基改性后的复合二氧化硅气凝胶对Cu(Ⅱ)、Cd(Ⅱ)、Pb(Ⅱ)离子的吸附效果明显增强,其中对Pb(Ⅱ)离子的饱和吸附量由改性前的10.3 mg/g提高到42.5 mg/g.
煤矸石喷射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研究
孙琦;刘军;林志民;谷明;康钰
2015, 34(7): 1959-1963.
摘要
(
1
)
PDF
(1659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煤矸石喷射混凝土的抗冻性,采用慢冻法对C20、C25两种煤矸石喷射混凝土进行抗冻性试验,分别在冻融循环25次、50次、75次和100次进行质量损失测试和单轴抗压试验,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煤矸石喷射混凝土质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随冻融循环次数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递增且增长速率不断加大,强度损失率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再增长的规律;C25煤矸石喷射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C20煤矸石喷射混凝土,建立的数学模型与试验数据吻合度较高,能够反映煤矸石喷射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质量和强度损失规律.
SiCp增强Al-Cu-Mg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及耐磨性研究
杨建林;田一彤;龙律位;李永靖;王俊杰;张凯
2015, 34(7): 1964-1967.
摘要
(
6
)
PDF
(1207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添加SiCp对硬铝合金耐磨性的影响,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了不同SiCp含量的Al-Cu-Mg基复合材料.利用XRD、布氏硬度计、ML-10摩擦磨损实验机、SEM对试样的物相组成、硬度、耐磨性、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SiCp含量的增加,试样密度逐渐增加;试样硬度随SiC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SiCp的质量百分比为25%的试样硬度值为49.7 HBW;试样的耐磨性随SiC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SiCp的质量百分比为15%的试样具有最好的耐磨性.
LDHs改性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涂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
陈宇轩;水中和;陈伟;段平;陈国玮
2015, 34(7): 1968-1973.
摘要
(
5
)
PDF
(1730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偏高岭土基地聚物无机防护涂料.该涂料的基体为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其有界面结合力强、抗渗性优异的特点,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加入少量的LDHs新型无机插层材料,以提高该涂料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通过结合XRD、TG-MS等测试分析技术对该涂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涂料可以显著提高被涂覆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和抗氯离子侵蚀性能,LDHs材料主要通过煅烧处理后的结构重建过程和离子交换实现对碳酸根和氯离子的吸附.
磁性海藻酸钠凝胶球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甲基橙的吸附研究
鲁敏;李房玉;袁雪平;徐小惠;关晓辉
2015, 34(7): 1974-1979.
摘要
(
2
)
PDF
(1690KB) (
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提出了将海藻酸钠和纳米Fe3O4以物理共混的方法,制备一定粒度的磁性海藻酸钠凝胶球.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甲基橙(methyl orange,简写MO)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初始pH值、磁性凝胶球的加入量、MO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吸附过程进行等温式和动力学拟合,初步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利用纳米Fe3O4比表面积大和表面原子配位不足的特点,制备的磁性凝胶球对MO的吸附率可达90%以上;磁性凝胶球对持久性污染物MO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说明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为主.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纳米Fe3O4粒子超顺磁性有助于吸附剂能快速有效地从液相分离.经4次重复使用后,磁性凝胶球对MO仍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可进行多次重复使用.
矿渣对固井用硫铝酸盐水泥石性能影响研究
程小伟;梅开元;杨永胜;黄良;龙丹;李早元;郭小阳
2015, 34(7): 1980-1984.
摘要
(
5
)
PDF
(1197KB) (
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固井基本上是选用G级油井水泥,但随着油气田开采难度和井下情况的复杂化程度增加,固井难度不断加大,常规的油井水泥已不能完全满足工程需要,而具有特殊优异性能的特种水泥在固井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将成为重点,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为了探索硫铝酸盐水泥用作固井水泥石的可能性,本文选用矿渣A和矿渣C做为硫铝酸盐水泥的外掺料,针对硫铝酸盐水泥石后期强度倒缩的问题,对硫铝酸盐水泥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了矿渣的加量对硫铝酸盐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宏观上通过考察不同外掺料加量对硫铝酸盐水泥石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矿渣改性硫铝酸盐水泥组分进行分析;采用岩心孔隙联测仪分析水泥浆水化后孔结构.微观上用扫描电镜对改性前后水泥石的微观形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宏观上抗压强度提高的原因.
多孔生态混凝土与植物共生性能试验研究
全洪珠
2015, 34(7): 1985-1988.
摘要
(
4
)
PDF
(1134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多孔生态混凝土最近已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护岸和绿化基础工程中.本试验主要探讨了不同配合比对多孔生态混凝土的影响,及其与植物的共生性能.结果表明,多孔生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同时取决于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渗透性能随粗骨料级配的增加、浆骨比的降低而增加.多孔生态混凝土的试块厚度与覆盖土壤层厚度会影响植物生长性能.
不同矿物掺合料对管桩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胡延燕;张贤哲
2015, 34(7): 1989-1994.
摘要
(
1
)
PDF
(1659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不同矿物掺合料制备压蒸养高强混凝土,研究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及其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在高压蒸汽养护下石英粉与矿粉一样也有火山灰活性,石英粉中的SiO2与Ca(OH)2可以快速反应形成托勃莫来石,合适掺量的矿粉和石英粉可不同程度的提高管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粉煤灰活性较低,掺入后降低压蒸强度,但较低掺量时由于大量纤维状水化硅酸钙的存在可明显改善管桩混凝土脆性.
高压脉冲电场对餐厨垃圾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张立东;米天朋;李尧松;王旭明;刘晓婷;张兰河
2015, 34(7): 1995-2000.
摘要
(
5
)
PDF
(1713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采用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对餐厨垃圾预处理后接种厌氧污泥进行厌氧发酵,考察pH、挥发性有机酸(VFA)与日产气量的关系,分析PEF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50℃条件下,日产气量与pH成正比例变化趋势,与VFA呈反比例关系.经PEF(电场强度为9.0 kV·cm-1)预处理后,接种20%厌氧污泥,餐厨垃圾干物质产气量(285.1 mL·(g·TS)-1)与TS去除率(28.5%)均达到最高,高于无PEF预处理餐厨垃圾的干物质产气量(267.3 mL·(g· TS)-1)和TS去除率(26.8%).PEF能够杀死餐厨垃圾样品中的微生物,改善接种后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微生物发生种间竞争的概率,利于提高产气量.
支柱瓷绝缘子的组织结构及其可靠性
孟将;陈国宏;王若民;缪春辉;汤文明
2015, 34(7): 2001-2006.
摘要
(
6
)
PDF
(1303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包括铝质瓷及硅质瓷质的4种支柱瓷绝缘子的成分、物相、组织结构及性能,采用抗热冲击试验及断裂韧性(KC)测试,评价瓷绝缘子的可靠性.结果表明:A12O3、SiO2含量及氧化铝、残余石英颗粒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状态,气孔的形态与分布等对瓷绝缘子的强度、KIc等力学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力学性能外,铝质瓷绝缘子的抗热冲击性能主要受其热膨胀系数及弹性模量影响;而硅质瓷绝缘子的抗热冲击性能则主要受其热导率影响.
改性橡胶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试验研究
蒋连接;朱方之;周栋;朱正祺;王锦程;郑昌林
2015, 34(7): 2007-2012.
摘要
(
4
)
PDF
(2184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橡胶粒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按照混凝土配合比制备了18组混凝土试块,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橡胶粒掺量和改性方式对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橡胶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随之下降,拉压比也有减小的趋势,混凝土脆性增强;随着橡胶粒掺量的增加,橡胶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逐渐增强,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随之减小,拉压比不断增大,混凝土的塑性变形能力有所提高;三种橡胶粒改性方式中,NaOH与KH-550复合改性对橡胶再生混凝土流动性的改性效果最好,KH-550改性对橡胶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改性效果最好,但强度提高幅度不显著,更佳的改性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而橡胶粒改性方式对橡胶再生混凝土拉压比的影响不大.
铬铁渣基低温陶瓷胶凝材料的性能研究
郝旭涛;周新涛;蔡发万;陈卓
2015, 34(7): 2013-2018.
摘要
(
3
)
PDF
(1676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一种铬铁渣的综合利用方法,用铬铁渣基胶凝材料制备低温陶瓷复合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铬铁渣、矿渣、粉煤灰、石灰、脱硫石膏等对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得出了胶凝材料各组分的最佳配比,即:铬铁渣/矿渣/粉煤灰/矿物激发剂/脱硫石膏/石灰=40/20/7/24/4/5,其常温、常压7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可达32.57 MPa和56.00 MPa.通过对胶凝材料净浆XRD、SEM微观分析,水化产物主要为水化硅酸钙和氢氧化钙等,水化产物相互叠加、交织成不规则的网状结构,28 d的水化结构已十分致密,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固化体试块7d和28 d Cr的毒性浸出浓度分别为0.0082 mg/L和0 mg/L,远低于国家Cr毒性浸出鉴别标准值(5.0mg/L),在综合利用了铬铁渣的同时,更好地稳定化其中的毒性元素Cr,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益.
红柱石基耐火材料抗铜液侵蚀的神经网络预测
张哲健;武志红;李琨
2015, 34(7): 2019-2023.
摘要
(
2
)
PDF
(1651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神经网络的BP算法,建立了预测红柱石基耐火材料抗铜液侵蚀性能的模型.根据试验所得的试样侵蚀面积大小,训练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出输入参数(红柱石百分含量、矾土百分含量、体积密度和烧结后的耐压强度)与输出参数(试样烧结后的侵蚀面积)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设计完成了红柱石基耐火材料抗铜液侵蚀性能的BP网络模型,并以此模型分析计算在新的红柱石百分比和矾土百分比等性能参数情况下的试样烧结侵蚀面积.与实验结果对比,两者符合较好,为耐火材料的性能预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晶硅太阳电池上表面减反射膜的效果评价与分析
周涛;陆晓东;张鹏;李媛
2015, 34(7): 2024-2029.
摘要
(
2
)
PDF
(2159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首先利用Silvaco-TCAD半导体器件仿真软件建立基于优化减反射膜结构的二维晶硅太阳电池结构.然后利用传递矩阵法(TMM),优化设计由多种常见介质膜材料组成的减反射膜结构.最后详细分析了SiO2/Si3N4和MgFJZnS双层减反射膜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 ~ 750 nm波长范围内,MgF2/ZnS减反射膜光反射损耗最小.在850~1200nm波长范围内,SiO2/Si3N4减反射膜光反射损耗最小.光反射损耗越小,太阳电池量子效率和转换效率越高.减反射膜的钝化效果对晶硅电池短波段(λ<550 nm)光谱响应影响较大.通过光吸收效果和钝化效果对减反射膜性能进行综合评价,SiO2/Si3N4减反射膜优于MgF2/ZnS减反膜,更有利于晶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提高.
复合添加剂对RH炉浸渍管用MgO-MgO·Al2O3砖性能的影响
董计太;陈树江;李国华;田琳
2015, 34(7): 2030-2035.
摘要
(
2
)
PDF
(1691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RH炉浸渍管用MgO-MgO·Al2O3砖性能,以电熔镁砂、烧结镁铝尖晶石、板状刚玉为基础原料,添加不同含量的TiO2和ZrO2复合添加剂来制备MgO-MgO·Al2O3材料.研究了添加剂对材料体积密度、显气孔率、抗热震性、高温抗折强度和抗RH精炼渣侵蚀和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复合添加剂能促进MgO-MgO·Al2O3材料的烧结,提高材料的体积密度、高温抗折强度、抗热震性、抗渣侵蚀和渗透性,加入2%的TiO2和1% ZrO2时烧结性能最好,加入1%的TiO2和2% ZrO2时抗热震性最佳,加入2%的TiO2和2%ZrO2时高温抗折强度最大,抗渣侵蚀性和渗透性最好.
西北高原混凝土纳米表面处理剂应用试验研究
杜喜龙;周虎;王黎军;梁寅鹏;郑一琳
2015, 34(7): 2036-2041.
摘要
(
6
)
PDF
(2173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在西北高原某水电站现场选定具有代表性的C25混凝土试验区(包括浇筑成型2d后和16 d后的混凝土)进行了纳米表面处理剂的应用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表面处理剂对混凝土表面拉拔强度和回弹强度以及混凝土裂缝修补均有显著改善效果;且在养护条件下改善效果更明显,养护后的拉拔力值比不养护的拉拔力值提高了33.6%,比不喷涂养护的3.165 kN提高了39.4%,加强喷涂纳米表面处理剂的拉拔值比复合喷涂的拉拔值提高了33.5%,比标准喷涂纳米表面处理剂的拉拔力值提高了21.4%.
Gemini插层蒙脱土抑杀铜绿微囊藻的研究
高金龙;董文翠;谷娜;马玉琳;王奎涛
2015, 34(7): 2042-2046.
摘要
(
5
)
PDF
(1198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Gemini季铵盐插层蒙脱土,并使用XRD、IR、DSC-TGA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Gemini季铵盐插层蒙脱土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效果.结果表明:Gemini季铵盐可以插入蒙脱土层间,在实验条件下,其插入量为17.4wt%.当铜绿微囊藻初始浓度为2.67×lo8 cell/L,Gemini季铵盐插层蒙脱土加入量为0.09 g/L,作用12 h后,叶绿素a去除率达到了88%左右.插层物Gemini季铵盐可以缓慢释放,可以长期抑制藻细胞絮体中藻活性来防止藻絮体的重新悬浮.
矿渣-水泥复合胶凝体系低温水化动力学研究
王宁;王晴;张凯峰;姚源;邓天明
2015, 34(7): 2047-2051.
摘要
(
13
)
PDF
(1664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低温下矿渣-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反应特性和水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低温下,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放热速率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和环境温度的降低而下降;非蒸发水含量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对已有水泥水化动力学方程进行计算,得到了低温条件下复合胶凝体系的动力学参数以及不同阶段反应速率和水化度间的关系,通过计算获得的动力学参数,可以对低温条件下复合胶凝体系不同反应阶段水化反应程度进行预测;在水化早期,复合胶凝体系中矿渣水化程度较低,消耗少量Ca(OH)2,使生成C-S-H凝胶的Ca/Si降低较少.在水化后期,复合胶凝体系中矿渣水化消耗较多的Ca(OH)2,使生成C-S-H凝胶的Ca/Si降低较多.矿渣掺量为50%时,硬化浆体C-S-H凝胶的Ca/Si远小于纯水泥体系.
氧化铝/氮化铝陶瓷显微组织研究
刘伟南;韩亚苓;刘玉微;马智欣;韩睿
2015, 34(7): 2052-2056.
摘要
(
5
)
PDF
(1655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氮化铝具有良好的热学、电学和机械等性能,是理想的电子封装材料和高性能陶瓷基板材料.本文研究了AlN加入量和烧结温度对Al2O3/AlN复相陶瓷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陶瓷在1400~ 1550℃烧结时,AlN被部分保留,少量氧原子进入AlN晶格,烧结生成4种铅锌矿结构新相,有利于提高复相陶瓷热导率;氮化铝含量和烧结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形成大尺寸晶粒.
Li4SiO4高温吸收CO2性能测试及动力学行为研究
王金香;刘振英
2015, 34(7): 2057-2061.
摘要
(
1
)
PDF
(1251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出在高温450~750℃之间可直接可逆吸收CO2的Li4SiO4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分别对材料进行了表面形貌研究及结构特征分析,采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并采用双指数模型对材料定温吸附CO2的行为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固相法于700℃煅烧6h即可获得性能优异的Li4SiO4材料,材料对CO2的吸附过程主要受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影响,在650℃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恒温110 min即可获得31%左右的吸收容量.
硅微粉对铝镁浇注料的性能影响
程本军;张萍;李鹏飞;赵启成
2015, 34(7): 2062-2067.
摘要
(
2
)
PDF
(1714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铝镁浇注料具有优良的高温强度、抗蠕变性、抗热震性和较高的使用温度,其抗碱性渣的能力较强,广泛应用于钢包包壁.硅微粉对铝镁浇注料性能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在铝镁浇注料中变化硅微粉含量,分析了硅微粉对铝镁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铝镁浇注料在1773 K及1373 K热处理条件下,随着硅微粉含量的增加,试样体积密度及耐压抗折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显气孔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加入5%硅微粉的试样线膨胀系数比4%试样的大,1773 K热处理的线膨胀系数比1373 K热处理试样的大,在低于873 K情况下铝镁浇注料导热系数随硅微粉含量增加而增加.综合考虑铝镁浇注料在钢包使用过程中各方面的性能要求,在现有颗粒级配工艺下,硅微粉含量较为合适的配比值为3%~4%.
一种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材料的修复效果研究
李广燕
2015, 34(7): 2068-2073.
摘要
(
4
)
PDF
(1722KB) (
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将一种自制自修复材料按一定比例加入到混凝土中,在试模成型时预留厚度为0.2 mm的裂缝,与空白试件进行抗压强度对比验证自修复材料的自修复效果,同时在试件破坏后观察混凝土裂缝处的修复情况.结果表明:内掺1%自修复材料分别提高了预留裂缝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观察破坏试件的断裂形貌可知,标准养护28d、56 d后预留裂缝基本完全愈合.
镀膜玻璃系统中的透射比和反射比
王潇;汤跃庆;甄永浩
2015, 34(7): 2074-2076.
摘要
(
2
)
PDF
(606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常镀膜玻璃中添加的过渡层,主要用于降低涂层与玻璃在热膨胀系数上的差异,同时也起到防止玻璃成分向涂层渗透.镀膜玻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系统中的透射比(T)及反射比(R)可通过麦克斯韦场方程计算.作为样本,本文计算了“钛氧化物镀膜玻璃”系统中的透射比及反射比,并用模型计算程序模拟了不同的情况.本文将重点讨论钛氧化物涂层、过渡层及玻璃基体这三者的厚度、折射率和消光系数是如何影响整个系统的透射比和反射比的.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期刊信息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缪昌文
副主编:彭 寿 刘加平 傅正义
余其俊 杨中民 王士维
王发洲 程 新 胡丽丽
王栋民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440/TQ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1625
国内邮发代号:80-774
通报公众号
通报官方微信
下载中心
论文写作模板
稿件格式规范
国标《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人工晶体学报》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建材蚌埠院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