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硅酸盐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分享到: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学术道德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专刊专题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5-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自硬化磷酸钙骨水泥的微结构分析
马立新;杨南如
2005, 24(3): 3-5.
摘要
(
5
)
PDF
(337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SEM研究了磷酸四钙(TTCP)和无水磷酸氢钙(DCPA)组成的磷酸钙骨水泥(CPC)体系水化过程中浆体的微结构.结果表明:完全硬化的CPC由纳米级针状羟基磷灰石微晶组成,微晶与人体骨有类似的低结晶度和结构特性.CPC产物结晶形态与Ca与P摩尔比有关,Ca与P摩尔比减小,CPC水化产物的轴比增大而形态较细长.
信息
2005, 24(3): 5.
摘要
(
0
)
PDF
(550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热震及蠕变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程本军;郭兴忠;杨辉
2005, 24(3): 6-8.
摘要
(
5
)
PDF
(343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硅微粉、氧化铝微粉及烧成温度对刚玉莫来石复相陶瓷热震稳定性及蠕变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复相陶瓷热震稳定性及蠕变性的影响最大,氧化铝微粉次之,硅微粉最小.高温抗折强度损失率在烧成温度为1650℃时最低,随氧化铝的含量增加而减小,并随硅微粉含量增加而增大.蠕变率随烧成温度的提高而减少,氧化铝质量分数为7%时最低,并随硅微粉含量增加而增大.通过调节硅微粉、氧化铝微粉及烧结温度,可控制颗粒与基质、莫来石的结合状态,气孔及残留α-Al2O3,从而改善材料的抗热震性及蠕变性.
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鞠银燕;陈晓峰;王迎军
2005, 24(3): 9-13.
摘要
(
17
)
PDF
(540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58S及77S;通过熔融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45S5,分别向上述3种生物活性玻璃粉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造孔剂,通过一定的烧结工艺制成具有不同组成的生物活性多孔材料,利用体外实验方法结合DTA,SEM及FTIR等材料显微结构及性能研究手段分析比较了各种多孔材料的显微结构、表面形貌、抗折强度及生物活性.研究表明:58S和45S5混合制备的多孔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和生物矿化特性的生物材料,可用于制备骨缺损填充材料和骨组织工程支架.
结晶度在Li2O-Al2O3-SiO2系玻璃析晶研究中的应用
曹明;郭兴忠;陈明形
2005, 24(3): 14-17.
摘要
(
9
)
PDF
(262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晶度是表征玻璃析晶程度的重要参数,利用结晶度来研究析晶机理是本文的一个尝试.文中从Avrami和Arrhenian理论推出结晶度与析晶参数的关系式(1/n)1n(-1n(1-x))=1nk0-E/RT+ht,结合试验数据,得到在810~980℃,nE为17.42kJ/mol,而在710~810℃温度段nE为125.44kJ/mol.研究结果表明:Johnson-Mehl-Avrami公式中的活化能E应包括玻璃和晶相之间的界面能和晶体和玻璃相结构中原子的自由能差,而不同温度段玻璃转变成晶相所需能量是不同的,仅以J-M-A结论中的整体活化能E分析玻璃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的析晶机理是不完全的.
预烧温度对3Y-TZP纳米粉料性能的影响
郑明银;谢建林
2005, 24(3): 18-20.
摘要
(
11
)
PDF
(237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在500℃和800℃2种温度下对3Y-TZP纳米粉体预烧,粉体样品的TEM,BET,SAXS测试结果和烧成品的体积密度结果分析表明:预烧热处理温度对纳米3Y-TZP粉体性能的影响是显著的.结合实验与理论分析,得出预烧粉末颗粒长大的机理,预烧温度对粒度变化、烧成温度及体积密度的影响作用.
钛铁矿原位合成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
吴一;尹传强;邹正光;周浪;李晓敏
2005, 24(3): 21-24.
摘要
(
3
)
PDF
(351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钛铁矿资源储量丰富,充分利用钛铁矿中的钛和铁来制备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是天然钛铁矿综合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原位铝热、碳热还原法,以天然钛铁矿为主要原料,合成制备出了TiC-Al2O3/Fe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产物的物相、结构和性能,分析了铝热、碳热的反应过程.实验表明:反应产物主要为TiC相、Al2O3相和Fe相,还有少量Fe-Al相.大部分晶体颗粒尺寸约为3~5μm,分布较为均匀.金属添加剂改善了Fe对陶瓷相的润湿性,同时抑制了Al2O3和TiC间的高温化学反应,减少了气体的放出,界面结合得到了改善,促进了陶瓷材料的烧结致密.
金属醇盐水解法制备纳米氧化物LiAlO2
周双六;朱其永
2005, 24(3): 25-28.
摘要
(
18
)
PDF
(340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向100mL乙醇和1mL乙酰丙酮混合溶液中加入0.18g锂片,采用金属阳极溶解法控制电流为0.2A电解铝片6h,制得纳米LiAlO2前驱体.将电解液控制pH为9.0直接水解形成凝胶,经洗涤、干燥后在550℃煅烧2h,制得纳米LiAlO2粉体.产物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子透射显微镜(TEM)、差热-热重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前驱体结构为LiAl(OEt)(4-n)(acac)n(acac为乙酰丙酮基);干凝胶粒径20~30nm,适宜煅烧温度为550℃;煅烧后所得纳米LiAlO2粉体粒径为30nm.
微波烧结AlN陶瓷的初步研究
曾小锋;彭虎;钱端芬;夏广斌
2005, 24(3): 29-32.
摘要
(
2
)
PDF
(321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微波高温烧结工艺,制备了致密的AlN陶瓷,并初步探讨了微波烧成环境对烧结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波烧结AlN陶瓷,虽然在节能省时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微波烧成环境对AlN陶瓷的烧成影响比较复杂,本文着重指出烧成环境中的碳热还原气氛能极大地加快AlN陶瓷的致密化速率,但容易在AlN陶瓷晶界相内部产生气孔,使AlN陶瓷的热导率降低.
介孔 TiO2的合成及Ru/m-TiO2的催化活性研究
张雪红;罗来涛;段战辉
2005, 24(3): 33-38.
摘要
(
1
)
PDF
(414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16PyCl)为模板剂,在不同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介孔TiO2(m-TiO2),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BET比表面测定等技术对介孔TiO2的结构、晶相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模板剂、溶剂、溶液pH、老化温度和C16PyCl与TTIP摩尔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合成条件是C16PyCl为模板剂,溶剂为C2H5OH,pH为7~8,老化温度20℃,C16PyCl与TTIP摩尔比为2.负载活性组分Ru后,Ru颗粒与介孔载体发生相互作用,尽管可能会部分堵塞孔道,但对于甲醇分解为CO和H2的催化活性依然很高,载体的制备条件对甲醇分解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多孔纤维材料的隔热与防潮
李贵佳;张玉军;程之强;张伟儒;滕祥红;邢政鹏
2005, 24(3): 39-41.
摘要
(
2
)
PDF
(303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SEM观察了多孔疏松态纤维纸结构,分析了纤维纸结构与隔热及吸水性能的关系,利用有机硅为主要原料制备防潮涂层,实现了高气孔率纤维纸表面由亲水性向憎水性的转变.
热处理气氛和温度对SnO2:Sb超细粉的影响
田甜;张金朝;宋鹂
2005, 24(3): 42-45.
摘要
(
3
)
PDF
(339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SnCl4·5H2O和SbCl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得了纳米级的SnO2:Sb,Sb2O3和SnO2超细粉,并选取工业用Sb2O3粉末作为参比,运用X射线衍射(XRD)、Leitz多功能显微镜、电阻测试等测试方法对粉末进行了表征,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热处理气氛和温度对粉末物相和电阻的影响.
Fe3+掺杂TiO2溶胶-凝胶法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侯莉;孙佳佳;刘宽;盛义平;宋来洲;高发明
2005, 24(3): 46-48.
摘要
(
6
)
PDF
(327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锐钛矿型不同含量掺杂Fe3+的TiO2纳米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进行表征;通过对亚甲基蓝及腈纶污水中有机物的光降解分析,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掺杂Fe能够显著提高TiO2的光催化效率.
纳米钡铁氧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王琦洁;黄英;熊佳
2005, 24(3): 49-53.
摘要
(
3
)
PDF
(415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近年来在M型(磁铅石结构)钡铁氧体超微粉体合成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低温化学法、喷雾热解法、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玻璃结晶化法、微乳液法、金属有机物水解法、有机树脂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溶胶-凝胶法等,并分析了上述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蒙皂石层间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子模拟研究进展
王进;曾凡桂;马炽丽
2005, 24(3): 54-58.
摘要
(
5
)
PDF
(393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计算机模拟中的分子力学、Monte Carlo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及其在蒙皂石层间结构中的应用进展,涉及粘土-水-离子体系的位能函数、粘土的水化和层间结构、热力学性质、物理机械性质和柱撑蒙脱石等各个方面.指出分子模拟对蒙皂石层间分子行为的基础研究将发挥重要作用.
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毛顺杰;栾伟玲;黄琥;涂善东;郭景坤
2005, 24(3): 59-63.
摘要
(
7
)
PDF
(480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氧化物热电材料的研究背景和特点,分析了几种典型氧化物材料的晶体结构及热电特性,综述了该类材料在温差发电和气体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提高热电优值的途径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微波烧结技术及其在ZrB2合成中的应用
贺智勇;李林;彭小艳
2005, 24(3): 64-66.
摘要
(
1
)
PDF
(230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微波烧结的原理及特点,ZrB2在耐火材料的应用及合成方法等.通过铝热法微波合成ZrB2的试验,指出微波合成方法可有效地降低ZrB2生产成本,扩大其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
凹凸棒石改性机理研究进展
赵娣芳;周杰;刘宁
2005, 24(3): 67-69.
摘要
(
21
)
PDF
(232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凹凸棒石粘土资源概况,综述了凹凸棒石粘土改性及其机理研究的进展.
BNT系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进展
刘会平;黄新友;高春华
2005, 24(3): 70-73.
摘要
(
6
)
PDF
(283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i1/2Na1/2)TiO3基无铅压电陶瓷是目前研究最广泛,最具吸引力的无铅压电陶瓷体系.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专家重点研究的以BNT为基的4类无铅压电陶瓷,并指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钛酸铋钠粉体合成的关注.
纳米ZrO2前驱物表面电性能的研究
梁晓峰;罗庆平;杨世源;王军霞;尹光福
2005, 24(3): 74-76.
摘要
(
3
)
PDF
(220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3000HS型ζ-电位分析仪研究了ZrOCl2浓度、pH值、分散剂等因素对纳米氧化锆前驱物表面ζ-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ZrOCl2溶液生成的ZrO2前驱物的ζ-电位对pH值变化更加敏感;添加2%(质量分数,下同)的PEG6000和PEG20000使ZrO2前驱物的表面ζ-电位有所降低,添加2%的PEG100对前驱物ζ-电位的影响更为显著.
SiC边界层陶瓷电容器的制备和性能特点
秦丹丹;王海龙;辛玲;黎寿山;张锐;高濂
2005, 24(3): 77-80.
摘要
(
6
)
PDF
(261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陶瓷电容器,尤其是边界层陶瓷电容器由于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常用于陶瓷电容器的材料是具有弛豫铁电性能的钛酸盐类材料.本文则介绍了将SiC材料用于制备陶瓷电容器,结果发现,电容器的介电常数高达2 910 000,远远高于传统材料;而同时,其介质损耗也非常高.在此,对降低损耗的工艺过程进行了探讨.
磷矿石、磷渣、磷尾矿在烧成高强度水泥熟料中的作用
管宗甫;陈益民;郭随华;秦守婉
2005, 24(3): 81-84.
摘要
(
6
)
PDF
(457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磷渣、磷矿和磷尾渣并复合适宜的废渣或无机非金属矿配制了水泥熟料烧成助剂,利用这些助剂并适当调整配料方案在正常条件下烧成了高强熟料2对熟料进行了XRD,SEM和反光显微镜形貌分析及物理性能检验2结果表明:配制的烧成助剂利用磷废渣以及磷矿中某些元素的助熔作用和一些工业废渣的助熔作用,改善了水泥熟料易烧性2实验烧成的熟料中含有较多的C3S,同时使液相条件下形成的C3S亚微结构得到了改善,因而熟料具有较高强度2本研究配制的烧成助剂中挥发性组分很少,不会对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带来明显影响,适宜于新型干法生产使用.
溶胶-凝胶法一步工艺制备疏水性 FAS-SiO2复合薄膜
许岗;杨觉明;陈卫星
2005, 24(3): 85-88.
摘要
(
1
)
PDF
(307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尝试一种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防腐蚀透明疏水性薄膜的新方法(一步工艺),即按照传统溶胶凝胶工艺配制FAS-SiO2混合溶液,再加入已具有胶体特性的TEOS溶液,配制性能稳定的涂覆用溶胶.通过对溶胶进行差热热重分析确定胶体的特性;利用红外光谱仪对薄膜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下比较薄膜接触角的大小.当薄膜在300℃热处理,其接触角达到113°,薄膜表面质量良好,附着力达到GB1720-88相应一级;薄膜的防腐蚀能力良好.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Al2(1-x)MgxTi1+xO5 体系复合粉体研究
杨蕊;沈上越;沈强;王传彬;张联盟
2005, 24(3): 89-92.
摘要
(
7
)
PDF
(238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TiCl4,MgCl2,AlCl3水溶液为原料,以氨水(NH3·H2O)和碳酸氢铵(NH2HCO3)为沉淀剂,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了Al2(1-x)MgxTi1+xO5(x=0.05~0.3)复合粉体,用TG-DTA,XRD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结合晶格常数的计算,定性、定量地说明用化学共沉淀法比固相法制备的该复合粉体更有效地提高了Al2TiO5的热稳定性;获得了制备稳定Al2TiO5复合粉体Al2(1-x)MgxTi1+xO5(x=0.05~0.3)最佳工艺条件:MgTi2O5的摩尔分数30%,氨水浓度2mol/L,沉淀时溶液的pH值9.0,煅烧温度1350℃.
直接浸渗法制备MOSi2/SiC复合材料初探
刘小磐;万隆;汪洋;张志飞
2005, 24(3): 93-95.
摘要
(
12
)
PDF
(296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直接浸渗法制备了致密的MoSi2/SiC复合材料,在室温下该材料的强度为(248±25)MPa,1600℃下该材料的强度为(205±20)MPa,室温下显微硬度为12.6 GPa,断裂韧性为3.6 MPa·m1/2.同时分析了Si分压对材料表面形貌的影响.
二氧化钛微米球形颗粒的制备与研究
沈毅;张智丹;沈上越;李珍
2005, 24(3): 96-98.
摘要
(
2
)
PDF
(526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硫酸钛为原料,尿素为均一沉淀剂,制备出单分散的二氧化钛微米球形颗粒,研究不同反应物浓度和溶剂对二氧化钛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二氧化钛微米球形粒子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硫酸钛的浓度为0.2 mol·L-1,尿素的浓度是2mol·L-1,表面活性剂(DBS)的浓度是0.005~0.01mol·L-1,溶剂为丙酮或乙醇.
粘土原料用于陶瓷注浆泥料的开发模式研究
陈瑞君;张治平;徐微敏;高静;王瑞生
2005, 24(3): 99-101.
摘要
(
0
)
PDF
(186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黑泥粘土原料的开发为依据,确定高岭石类粘土原料开发模式为:首先将待开发黑泥粘土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苏州土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其为高岭石类粘土原料后再用该粘土原料代替苏州土并进行陶瓷注浆泥料配方设计.
浸涂晶种法合成ZSM-5分子筛膜及气体渗透性能研究
成岳;王连军;李健生;孙秀云
2005, 24(3): 102-105.
摘要
(
3
)
PDF
(324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的浸涂法,在多孔α-A12O3载体表面种上晶种,再水热合成出渗透率较大的ZSM-5沸石分子筛膜.用XRD,SEM和H2,N2,CO2和CH4等气体渗透对ZSM-5沸石分子筛膜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陶瓷基质表面的膜层是ZSM-5沸石晶相,SEM结果显示合成的沸石膜层是一层连续的多晶层,厚度约10μm.在室温,0.1MPa下对H2,N2,CO2和CH4的渗透率分别为4.76×10-6,1.36×10-6,2.07×10-6和1.80×10-6mol·m2·s-1·Pa-1,H2/N2,H2/CO2,H2/CH4的理想分离因子分别为3.50,2.30,2.64.
均匀水解法制备超微细氧化铁粉体的工艺研究
樊亮;彭同江
2005, 24(3): 106-110.
摘要
(
11
)
PDF
(523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均匀水解法成功制备出超微细氧化铁系列粉体,其中铁黄为β-FeO(OH)相,铁红为α-Fe2O3相,粒径分布在50~100nm之间,具有良好的颗粒分散性和均匀性.在整体工艺上,该法与传统工艺中的"沉淀-氧化法(铁皮酸法)"、胶体化学法相比,具有原料来源广、流程短、工艺可靠、质量稳定的特点,适于超微细氧化铁粉体的制备及其工业转化.
基于化学复合镀的快速原型模具生产工艺研究
刘传慧;钟良
2005, 24(3): 111-113.
摘要
(
1
)
PDF
(237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快速原型熔融沉积产生的ABS零件芯模上,采用化学镀技术,镀覆一层Ni-P/PTFE合金层.使得利用零件芯模硅胶注塑和电铸成形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
无机抗菌磷酸盐玻璃及其性能的研究
刘金彩
2005, 24(3): 114-116.
摘要
(
6
)
PDF
(197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高温熔融法,在磷酸盐玻璃的配合料中引入抗菌剂硝酸银,一次烧制而成制得抗菌玻璃材料,对磷酸盐玻璃的抗菌性能和缓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抗菌磷酸盐玻璃时,合适的银质量分数为1.5%~2.0%,处理温度在1200~1350℃,即获得良好的抗菌效果和缓释性.
碱赤泥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中碱的测定
陈悦
2005, 24(3): 117-120.
摘要
(
0
)
PDF
(279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水溶解的方法再借助火焰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碱赤泥矿渣胶凝材料水化浆体中可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Na2O含量,提出了在碱赤泥矿渣胶凝材料中Na2O以可溶性化合物和结合为水化产物2种状态存在的观点.研究了水化浆体中可溶性Na2O和不溶性的Na2O含量随溶解时间的变化,确定了最佳的溶出时间.证实了在水化过程中,Na2O具有2种作用:催化作用和直接参与形成水化产物.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期刊信息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缪昌文
副主编:彭 寿 刘加平 傅正义
余其俊 杨中民 王士维
王发洲 程 新 胡丽丽
王栋民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440/TQ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1625
国内邮发代号:80-774
通报公众号
通报官方微信
下载中心
论文写作模板
稿件格式规范
国标《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人工晶体学报》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建材蚌埠院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338979
今日访问
305
在线人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