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硅酸盐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分享到: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学术道德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专刊专题
过刊浏览
虚拟专题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8-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聚合氯化铝提升矿渣硅酸盐水泥性能及微观机理研究
康春阳;李博;田健
2018, 37(9): 2693-2698.
摘要
(
9
)
PDF
(2446KB) (
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明聚合氯化铝对矿渣硅酸盐水泥性能影响的规律,同时揭示聚合氯化铝对矿渣硅酸盐水泥性能影响的机理,本研究运用XRD、TG-DSC分析及29 Si NMR技术对水泥水化过程及硬化后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浆体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掺入矿渣硅酸盐水泥将增加其标准稠度用水量,减小流动度,减小砂浆收缩率;聚合氯化铝可以促进Ca(OH)2的分解,促进C-A-S-H凝胶的形成,促进矿渣的水化,提升硬化水泥浆体的致密度,进而提高强度.
基于冲击应变响应的缓冲材料缓冲性能评定
胡俊;任建伟;吴德义
2018, 37(9): 2699-2703.
摘要
(
10
)
PDF
(1389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泥基复合材料和泡沫金属等缓冲材料广泛应用于防护工程领域,对缓冲材料性能评定极为重要.基于固体材料与微粒的动态冲击响应,在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缓冲材料缓冲性能的评定方法,确立无量纲指标-缓冲加速度.运用该方法分别对冲击荷载下水泥基复合材料和泡沫金属的缓冲性能进行评定,评定结果表明:柔性骨料混凝土的冲击缓冲性能随骨料掺量增加而提高;泡沫金属材料的冲击缓冲性能与其相对密度和应变率有关,相对密度和应变率越高,其冲击缓冲性能越好.运用相对缓冲加速度所得的评定结果与其他试验现结论相一致.
固化淤泥土的干湿循环劣化特征
汪洪星;柯睿;谈云志;吴军;黄龙波
2018, 37(9): 2704-2709.
摘要
(
14
)
PDF
(4543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湿循环作用将对固化淤泥土造成持续的侵蚀和劣化效应.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固结试验等宏观试验方法,和电镜扫描分析、压汞孔隙分析和氮吸附孔隙分析等微细观分析手段,探索了干湿循环作用下固化淤泥土的宏观指标衰减规律和微细观侵蚀特征.宏观试验结果表明:经历18次干湿循环作用,固化淤泥土的初始孔隙比降低10%,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13%,弹性模量降低62%,破坏应变增加1.12倍,压缩模量减小32%.微细观分析结果表明:固化骨架被侵蚀成蜂窝状,固化骨架与填充其间的黏土颗粒发生剥离而产生微裂隙,黏土颗粒发生重组和扩容.固化骨架因为黏土颗粒的剥离和重组而失去支撑,是固化淤泥土干湿循环劣化的主要驱动来源.
基于冲填砂浆结石技术的混合砂浆性能正交性试验研究
郭计含;刘艳华;李玉清;姜国辉
2018, 37(9): 2710-2715.
摘要
(
5
)
PDF
(3749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沙漠砂取代率对冲填砂浆结石技术的混合砂浆性能的影响,采用粉煤灰部分取代胶凝材料,沙漠砂代替中砂,拌制砂浆,并进行正交性试验.通过层次分析和综合平衡分析得到各因素、各水平的影响权重和最佳配比方案.结果表明:沙漠砂取代率和粉煤灰掺量是影响砂浆稠度的主要因素,粉煤灰掺量是影响分层度和28 d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而影响90 d抗压强度主要因素的是水胶比.对于一般工程项目,由各因素、各水平的权重之和得到的最优试验组合为:水胶比为0.975,粉煤灰掺量为20%,沙漠砂取代率为20%.最优配比均能满足砂浆强度M10砂浆的配制要求,且经济合理.
掺合料对微粒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路;罗大明;文波
2018, 37(9): 2716-2721.
摘要
(
8
)
PDF
(3090KB) (
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模拟动载试验所用的微粒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不能较好地满足施工性和材料特性相似比要求的问题,选用石灰、粉煤灰和矿渣掺合料分别配制微粒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的情况下,微粒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石灰和粉煤灰取代量的增加而减小,而随矿渣取代量的增加会有不同程度增加;掺合料超量取代水泥的情况下,微粒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石灰的增加而减小,而随矿渣和粉煤灰增加而增加且前者比后者的增加值大;掺加石灰、粉煤灰和矿渣的微粒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得出三种掺合料的微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关系模型.考虑到满足施工性和材料特性相似关系的要求,建议采用掺加粉煤灰和矿渣掺合料的微粒混凝土制作缩小比例模型结构.本文试验结果为动载试验的微粒混凝土相似比设计和模型施工提供依据.
膨胀石墨的制备及其对煤炭地下气化煤气冷凝水的净化
田启明;邢宝林;徐冰;谌伦建;李郑鑫;史长亮;李春铜;王长园;姚友恒;张青山
2018, 37(9): 2722-2728.
摘要
(
6
)
PDF
(3659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高温膨胀工艺制备膨胀石墨,利用扫描电镜、低温氮气物理吸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膨胀石墨的表面形貌、孔结构特征及表面官能团等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系统研究其对内蒙古褐煤地下气化煤气冷凝水中氨氮(NH3-N)和总有机碳(TOC)的吸附净化特性.结果表明,所制膨胀石墨具有片层状三维网络结构,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可达27.3 m2·g-1,总孔容为0.124 cm3·g-1,孔径主要分布在2~10 nm,且其表面含有丰富的羰基、酚羟基等含氧官能团,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介孔吸附材料.膨胀石墨对煤炭地下气化煤气冷凝水中NH3-N和TOC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当膨胀石墨添加量为1.5 g,吸附温度为40℃,振荡吸附时间为60 min的工艺条件下,膨胀石墨对煤气冷凝水中NH3-N的脱除率和吸附量分别为44.35%和8.76 mg·g-1,TOC的脱除率和吸附量则分别为59.80%和4.07 mg·g-1.
钢-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弯曲韧性研究
孔祥清;高化东;刚建明;袁少林;刘华新
2018, 37(9): 2729-2736.
摘要
(
7
)
PDF
(3332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纤维对再生混凝土(RAC)的增韧效果,取体积掺量为0.5%、1.0%、1.5%的钢纤维和0.6%、0.9%、1.2%的聚丙烯纤维以单掺和混掺的方式掺入RAC中,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对其弯曲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微观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RAC弯曲破坏时承受的最大荷载、初裂挠度及韧性指数均有很大的改善,且混杂纤维改善效果优于单掺纤维.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0%聚丙烯体积掺量为0.9%时,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表现出良好的混杂效应,对弯曲性能的改善最为理想.
三乙醇胺-氢氧化钙对大掺量粉煤灰水泥胶凝体系早期活性激发
汤青青;张丽娟;孙国文;王彩辉;胡鑫朝
2018, 37(9): 2737-2742.
摘要
(
19
)
PDF
(2460KB) (
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使粉煤灰大掺量应用于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对其早期活性激发是关键.根据粉煤灰的结构特性,选用三乙醇胺-氢氧化钙作为激发剂,测试不用龄期下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来研究激发剂复掺的最佳比例、掺量和其作用时效,并通过微观技术X-衍射(XRD)、热重分析(TG-DTG)、扫描电镜(SEM)以及氮吸附测试(BET),研究激发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激发剂最佳质量比为1:150(三乙醇胺:氢氧化钙),其掺量是三乙醇胺为胶凝材料0.02%,氢氧化钙掺量为胶凝材料3%;掺该激发剂试样的抗压强度与空白组相比,3 d、7 d、14 d和28 d分别提高了44.09%、54.14%、177.48%和132.49%;XRD和SEM进一步探明该激发剂在7 d时形成了明显的无规则的玫瑰花瓣状的AFm,粉煤灰颗粒周围水化产物增多;BET也表明该体系孔结构得到了明显地细化.
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轴压徐变性能研究
张为民;郑业勇;杨才千;李科锋
2018, 37(9): 2743-2747.
摘要
(
10
)
PDF
(3113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自制加载装置,研究了聚乙烯醇纤维(PVA)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在轴向压应力作用下的徐变性能.研究参数包括水胶比和纤维掺量.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掺入会降低水泥基复合材料抵抗徐变的能力,相对于未掺纤维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纤维掺量为1%时其120 d徐变增加了19.4%;适当的水胶比有利于胶凝材料充分反应,增加对PVA水泥基复合材料对徐变的抑制作用,当水胶比超过0.3时PVA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且120 d徐变会呈现快速增加.基于分数阶导数理论,采用Abel粘壶替代标准线性固体模型中的牛顿粘壶,推导出用于描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徐变模型,并利用该徐变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Abel粘壶的徐变模型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且稳定性较高.
不同取代率和配筋率对RAC梁受弯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张明明;刘康宁;蒲靖;王社良;白永利;祁磊
2018, 37(9): 2748-2753.
摘要
(
4
)
PDF
(1944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RAC梁在不同取代率和不同配筋率下其正截面受弯破坏形态和受弯性能,采用再生骨料取代率为0%、30%、60%和100%共4种,配筋率为0.433%、1.76%和2.62%共3种,在不同工况下设计并制作了6根RAC梁,试验采用四分点加载方案,对不同取代率和配筋率下正截面受弯RAC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挠度以及跨中截面应变等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RAC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破坏形态基本相同,均经历弹性、带裂缝工作以及破坏三个阶段;RAC受弯梁正截面符合平截面假定;不同取代率下RAC梁开裂荷载非常接近,但屈服和极限荷载受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中普通混凝土梁屈服和极限荷载最大,而后随取代率的增加而随之增大;配筋率越大,受弯承载力越大,且开裂荷载随配筋率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屈服和极限荷载增幅较大;变形随配筋率的增加而变化幅度相对较低.
氧化镁对高镁熟料膨胀性能的影响
胡亚茹;王倩;肖建敏;宋强
2018, 37(9): 2754-2758.
摘要
(
6
)
PDF
(2217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XRD,SEM,TGA等检测方法探讨了内含MgO的高镁熟料在20℃,50℃和80℃水浴养护条件下的膨胀性能及其水化过程.结果显示:高镁熟料的体积膨胀约为低镁熟料的3倍;养护至60 d,80℃和50℃条件下养护的水泥试块的体积膨胀约为20℃的6.3倍和4.8倍.80℃水浴养护120 d的高镁水泥中形成CaMg(CO3)2.高镁熟料在80℃条件下养护至7 d,距离未水化的方镁石5μm左右的区域存在水化硅酸钙镁(C(M)-S-H).Mg2+生成的M-A-H相Mg:Al摩尔比约为2.
膜厚对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沉积NiO薄膜的结构与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张泽华;赵青南;刘翔;李渊;曾臻;董玉红;赵杰
2018, 37(9): 2759-2765.
摘要
(
27
)
PDF
(1999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FTO玻璃基片上沉积了不同厚度的氧化镍(NiO)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台阶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NiO薄膜厚度对其微观结构、形貌,以及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溅射时间增加,NiO薄膜厚度增加,试样的初始态可见光谱透过率逐渐降低,(200)晶面的XRD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加;以1 M KOH溶液作为电解质,随着NiO薄膜厚度增加,薄膜电荷储存量逐渐增大.NiO薄膜厚度为920 nm的试样着色效率最高,达到了23.46 cm2/C;80 nm厚度的薄膜试样光学调制幅度最大,波长550 nm处为40.85%.薄膜越厚,着、褪色时间越长;所有试样着色时间均大于褪色时间,80 nm厚度的薄膜试样的着色、褪色时间最快,分别为4.47 s和2.28 s.
SiO2对Al2O3-MA浇注料热剥落影响的研究
杨洋;李心慰;郭玉香;李瑞一;孙诺达;车明姝
2018, 37(9): 2766-2769.
摘要
(
5
)
PDF
(1982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SiO2对Al2O3-MA浇注料热剥落性的影响,固定浇注料中SiO2质量分数为0.5wt%,分别以硅微粉、硅石、熔融石英为添加剂制备了Al2O3-MA浇注料试样,检测1550℃保温3 h后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加热永久线变化率、热循环后高温抗折强度保持率等性能指标,利用SEM分析试样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与引入硅微粉和熔融石英相比,在Al2O3-MA浇注料试样中引入硅石,试样中液相生成速度慢,降低了CA6晶粒的成核及生长速度,提高了试样的体积稳定性和致密度,经5次热循环后,CA6晶体生长慢,产生微膨胀,应力集中效应小,使其具有适宜的烧结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提高试样的热剥落性.
青岛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内部温度响应及温度作用谱研究
赵立晓;王鹏刚;赵铁军;王兰芹;田玉鹏;王缘
2018, 37(9): 2770-2774.
摘要
(
3
)
PDF
(1406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自然环境温度作用谱,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其合理性.通过对遮挡与未遮挡两种条件下不同深度处混凝土内部温度实测数据的研究,得到了这两种条件下混凝土内部响应温度一维传输规律.结果表明:不论遮挡还是未遮挡条件下,混凝土内部温度响应与自然环境温度作用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但在这两种条件下混凝土内部温度响应波幅、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自然环境温度极值大小之间的关系、响应敏感度之间存在差异.
纤维和胶粉对水泥砂浆力学和抗裂性能的影响
王月明;唐永志;刘开伟;李静静;刘朋;陈东;叶哲
2018, 37(9): 2775-2781.
摘要
(
10
)
PDF
(10001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温湿度变化、胶凝材料本身变形和结构的约束是引起外墙砂浆开裂的主要原因,研究了3 mm短切耐碱玻璃纤维和可分散胶粉的掺入及掺量对砂浆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并制备了914 mm×610 mm×19 mm的自由大板和内环约束的φ650 mm×φ800 mm×100 mm试件进行了室外暴露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能够有效提高砂浆的抗折强度并降低干燥收缩,而胶粉掺入会降低28 d抗压强度并增加砂浆的干燥收缩,但能够降低砂浆的弹性模量,从而提高砂浆的韧性;室外暴露试验显示掺入复合掺入1%纤维和2%的胶粉能够明显提高砂浆的抗裂性能.
ZrO2对无碱铝硼硅酸盐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卢高;谢俊;韩建军;吴孟鸣;汤何锐;王静;刘超;郑滔;王祥成
2018, 37(9): 2782-2786.
摘要
(
37
)
PDF
(1009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SiO2-Al2O3-B2O3-RO(R=Mg、Ca、Sr)系统为基础玻璃组成,采用传统的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无碱铝硼硅酸盐玻璃.主要研究了ZrO2含量对玻璃结构、密度、热膨胀系数、低温黏度特征点、硬度以及光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rO2含量从0mol%增加到5mol%,玻璃结构中的部分[BO4]向[BO3]转化,且非桥氧键增加;玻璃密度从2.39 g/cm3呈线性增大到2.52 g/cm3;热膨胀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在3mol%时达到极小值,但变化幅度不大,在28.0~31.5×10-7/℃之间;低温黏度特征点呈升高的趋势,其中应变点由666℃提高到689℃;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4mol%时达到极大值为718 kgf/mm2;在波长λ=550 nm处的光透过率均在87.0%以上.
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探究
刘超文;徐广通;邹亢;徐华
2018, 37(9): 2787-2793.
摘要
(
43
)
PDF
(5409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硅酸钠为硅源,硫酸为酸化剂,聚乙二醇为模板剂,利用均相反应器水热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考察硅酸钠、硫酸、聚乙二醇的浓度及聚乙二醇聚合度对产物形貌和材料表面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形成机理.运用XRD,FT-IR,XRF,SEM,BET等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从表征结果可以看出,所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球形度良好,粒径分布比较均匀,纯度高,比表面在92~577 m2/g、孔体积在0.141~1.141 cm3/g范围内可调控.通过TEM对聚乙二醇胶束的研究得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形成机理.
相变回填材料地埋管的传热特性与运行分析
金光;王冰;吴晅;郝楠;毕文明
2018, 37(9): 2794-2801.
摘要
(
10
)
PDF
(1839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所建立的三维非稳态数值模型上,定量分析了传统回填土和相变回填材料地埋管系统的换热特性、间歇运行工况、相变恢复过程以及周围土壤温升情况.通过液相分数的变化趋势与变化云图,探讨了相变过程对地埋管系统换热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变回填材料可以有效地减缓钻井内热量堆积对埋管周围土壤的热影响幅度,有利于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在传统的间歇运行模式下,相变回填材料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为下一个周期的运行提前蓄能.且PCM地埋管系统不能通过提高管内流体流速来增强换热,换热效率最高时流速为0.3 m/s.
堇青石合成过程中的物相及结构演变
夏熠;石凯
2018, 37(9): 2802-2805.
摘要
(
55
)
PDF
(4584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岭土、滑石和氧化铝为原料,通过高温反应合成堇青石.借助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1100~1380℃范围内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变化,并分析了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低于1100℃热处理时,粘土、滑石发生分解并进行了晶型转化;1100~1300℃发生固相反应生成堇青石,1100~1200℃是初始反应阶段,1200~1300℃是加速反应阶段;1300~1380℃是堇青石晶体生长阶段.低于1200℃热处理时,材料内部呈松散堆积状态,几乎没有发生烧结;高于1300℃热处理后呈现明显的烧结状态.1200~1300℃是结构转变的转折温度区间.
弯拉荷载作用下UHTCC抗碳化性能研究
高楠;李金路;孙仁娟;高杰;卢青;田长进
2018, 37(9): 2806-2811.
摘要
(
4
)
PDF
(1626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UHTCC)受弯拉荷载作用下的抗碳化性能,通过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UHTCC试件在不同碳化龄期下、不同水灰比条件(0.26、0.30)下、不同荷载率(30%和60%)下及不同弯矩位置的抗碳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化龄期的增长试件碳化深度逐渐增大;水灰比越大UHTCC的抗碳化性能越弱,水灰比为0.26、0.30的试件在30%荷载率下碳化28 d的深度分别为3.95 mm、7.43 mm.弯拉荷载加速了UHTCC试件的碳化进程,碳化深度随着荷载率的增大而增大,当荷载率由0增加至30%时的碳化深度增值小于荷载率由30%增加至60%时的碳化深度增值.碳化对受弯构件各弯矩位置产生不同的影响,碳化深度随着弯矩的增大呈对数形式不断增大.
TiO2薄膜改性聚偏氟乙烯膜污染机理
白鹭;吴春英;谷风;陆文龙
2018, 37(9): 2812-2816.
摘要
(
4
)
PDF
(1502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溶胶-凝胶原理在聚偏氟乙烯膜表面涂覆二氧化钛胶体颗粒,来改善膜表面的亲水性,延缓膜表面污染时间.通过膜通量、接触角的测定,扫描电镜的观察,得出改性膜既能保持原来的通量,又增大了润湿性,使膜表面被污水中有机物污染时间延长,通过膜阻力分析,找出膜污染的主要原因及清洗后膜通量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涂覆条件下,改性膜表面污染能够被延缓,膜污染主要是由污水中有机物在膜表面形成浓差极化及凝聚层造成.
温度对溶液法合成的水化硅酸钙微观结构影响
王亚洲;赵青林;周尚群
2018, 37(9): 2817-2821.
摘要
(
13
)
PDF
(2136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四水硝酸钙(Ca(NO3)2·4H2O)和九水硅酸钠(Na2SiO3·9H2O)为原料,通过溶液法合成(20℃、60℃、80℃、100℃)的水化硅酸钙,采用XRD、SEM、IR、NMR测试方法研究了温度对水化硅酸钙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20~100℃),水化硅酸钙中(002)、(101)、(110)和(200)晶面间距逐渐减少;当温度由20℃升高到100℃时,水化硅酸钙中硅氧四面体的聚合度增加了55.6%,其微观形貌由无规则聚集体逐渐变成层状.
干湿交替硫酸盐环境中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进展
刘鹏;陈颖;余志武;邢锋
2018, 37(9): 2822-2824.
摘要
(
4
)
PDF
(880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阐述了干湿交替硫酸盐环境中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类型、机理模型、损伤评判准则和试验制度方法等,剖析了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机理与耐久性退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既有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为研究成果与实测结果偏离较大、模拟试验侵蚀机理失真、试验制度参数选取缺乏依据,既有侵蚀模型多基于经验获得,尚未提出合理的混凝土硫酸盐侵蚀评判准则和量化方法.此外,未探讨模拟试验和真实服役环境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值得商榷.
复合相变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胡志德;赵思勰;汪宏涛
2018, 37(9): 2825-2829.
摘要
(
19
)
PDF
(1451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较大的相变潜热,可以改善相变材料分散性差、易渗漏的缺点,选用合适的复合相变材料能有效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和混凝土建筑的能耗.介绍了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其在大体积混凝土和混凝土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光伏玻璃压延成型质量影响因素探究
盛洁;耿铁;胡金中;王仕琪;袁鱼滔
2018, 37(9): 2830-2833.
摘要
(
15
)
PDF
(1250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伏玻璃压延成型过程复杂、生产难度大,导致其产生成型缺陷因素多,进而会影响成型玻璃的光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分析总结了影响光伏玻璃压延成型质量的关键因素,把光伏玻璃压延过程产生缺陷的影响因素分为三类:玻璃液温度、压延辊及其操作工艺、工作条件.着重讨论了光伏玻璃在成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缺陷类型及其形成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和改进措施,最后对该成型方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钢筋混凝土结构电化学除氯研究
雷智昊;屈锋;孙浩然;王功勋;石卫华
2018, 37(9): 2834-2840.
摘要
(
15
)
PDF
(1470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化学除氯是一种新型混凝土无损修复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混凝土结构的情况下排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氯离子并使钢筋恢复钝化.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化学除氯的原理,分析了各因素对电化学除氯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电化学除氯后钢筋混凝土结构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变化,针对目前研究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表面改性技术在压裂支撑剂领域的应用
李小刚;廖梓佳;杨兆中;熊俊雅
2018, 37(9): 2841-2844.
摘要
(
11
)
PDF
(1542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是指采用某种工艺手段使材料表面获得与其基体材料不同的组织结构、性能的一种技术.把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应用到石油压裂支撑剂上,使得压裂支撑剂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和功能,是支撑剂学科的研究热门.文章介绍了压裂支撑剂相关的表面改性技术,包括物理涂覆改性、表面化学改性和接枝改性,指出了它们在压裂支撑剂领域的应用现状,并讨论了其他的改性技术在支撑剂上的应用前景,对压裂支撑剂研究和相关行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低维度纳/微结构单斜BiVO4聚集体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刘伟;慕铭;陈颖颖;马雪莹;党鸿博;赵国升
2018, 37(9): 2845-2851.
摘要
(
4
)
PDF
(9568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具有纳/微结构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纳/微结构单斜BiVO4聚集体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零维、一维和二维等低维度纳/微结构单斜BiVO4聚集体在光催化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并对这类光催化材料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镓在工业生产中的提取与应用
冯建广;高增;王振江;杨环宇;牛济泰
2018, 37(9): 2852-2856.
摘要
(
35
)
PDF
(892KB) (
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要介绍了金属镓的提取及应用现状.金属粗镓的提取技术主要是萃取法和树脂法,高纯金属镓的提取技术主要有电解精炼法、结晶法、真空精炼法、有机化合物热分解法等.目前,金属镓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新能源领域,同时镓还被应用于热界面材料、焊接领域、医学领域及其他领域中.我国金属镓的储量居世界领先,但我国金属镓行业仍处于落后状态.发展我国的高纯金属镓的提取技术,拓宽高纯度镓的应用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针状焦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关磊;张力嫱;张宇航;张娜
2018, 37(9): 2857-2861.
摘要
(
26
)
PDF
(1264KB) (
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状焦是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人造石墨的一种,具有流动纹理,椭圆形多孔结构,是制备高功率电极,特种炭素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因此,针状焦的制备以及应用研究迅速成为人造石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针状焦分为油系和煤系两类.制备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综述了针状焦的制备和应用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困难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玻璃及微晶玻璃的脆性表征
姚永朋;袁坚;闵园园
2018, 37(9): 2862-2869.
摘要
(
27
)
PDF
(1591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脆性是玻璃和陶瓷等材料的一个重要力学性能,但是目前对于脆性材料的脆性表征,没有统一的明确的表征方法.简述了玻璃及微晶玻璃的脆性断裂机理,对文献中可见的各种脆性表征手段进行了综述和比较,认为压痕法是一种方便、快捷、高效和低成本的实验方法.进一步,本文用压痕法对不同的微晶玻璃的脆性进行了测试,并和抗冲击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压痕法对样品脆性的区分能力可以满足对微晶玻璃进行脆性评价的需求,可用于玻璃与微晶玻璃的脆性评判.
稻壳灰渣的特性及对氮氧化物还原性研究
王亚丽;彭司宇;李楠;陈美娜;崔素萍;潘天池;郭馨蕊
2018, 37(9): 2870-2874.
摘要
(
6
)
PDF
(4090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稻壳灰通过焚烧稻壳得到,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多的孔和较高的碳含量,可作为碳源还原氮氧化物.本论文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高速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仪、扫描电镜分析稻壳灰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组成、比表面积等物理化学特性,并探究了稻壳灰对水泥窑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还原转化效率.结果表明,稻壳灰渣有更多大而浅的孔,内部呈类蜂窝状结构,有利于吸附氮氧化物气体.稻壳灰中含有大量的碳,可以作为固体还原剂,有效还原水泥窑炉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850℃时脱硝效率可达到60%以上,较佳的脱硝反应温度为850℃左右,一定浓度的CO对C-NO还原过程有贡献,氧浓度为0.5%时有较高的CO生成量,其脱硝效率也较高.稻壳灰的化学成分与水泥原料相似,可以将一定比例稻壳灰均匀加入水泥生料中,在水泥分解炉中进行氮氧化物的还原,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
矿渣-胶粉轻骨料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谢杭彬;王海龙;王磊;张克
2018, 37(9): 2875-2882.
摘要
(
5
)
PDF
(1019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橡胶粉粒径、橡胶粉掺量、粒化高炉矿渣粉取代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用RapidAir 457气孔结构分析仪分析混凝土硬化气泡结构并运用灰色理论分析气泡参数与混凝土28 d强度之间的内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矿渣粉取代率为10%,橡胶粒径为120目(掺量为2%)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最高.橡胶粉的掺入可以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塑性性能.气泡参数中,平均孔隙半径是影响矿渣-胶粉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孔径参数中,500~1000μm的孔径是影响矿渣-胶粉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高温后纳米CaCO3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苗生龙;李庆涛;孙浩浩;朱启程;史先争
2018, 37(9): 2883-2887.
摘要
(
3
)
PDF
(8714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常温、200℃、400℃、600℃和800℃后不同纳米碳酸钙(NC)掺量的混凝土进行了抗压试验,观察了混凝土试块不同温度后表面颜色的变化及裂缝开展情况,分析了混凝土的质量损失、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采用SEM电镜对高温后纳米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混凝土的外观特征变化越明显,质量损失率及抗压强度损失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适量NC的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中NC的最佳掺量为0.5%.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了NC05(NC掺量0.5%)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比与温度关系的表达式,可为进一步研究NC混凝土高温后的性能提供参考.
三维打印磷酸镁水泥复杂艺术品的工艺研究
刘凯;段少强;化帅斌;水中和;陈嘉奇;黄赟;王云摇
2018, 37(9): 2888-2892.
摘要
(
15
)
PDF
(1753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获得任意复杂形状的水泥艺术品,提出基于磷酸镁水泥(MPC)粉末,以硼砂溶液作为粘接剂,通过粉末床三维打印技术制备了磷酸镁水泥试样和复杂艺术品.研究了三维打印磷酸镁水泥试样的形状精度,并探讨了硼砂溶液对磷酸镁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了磷酸镁水泥在空气里养护及水保养条件下的抗压强度,并利用XRD和SEM分析了磷酸镁水泥的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三维打印磷酸镁水泥成型精度较高,尺寸误差在2.5%以内,打印坯体抗压强度达到1.35 MPa;磷酸镁水泥经水护保养后,抗压强度可提升至2.26 MPa,在水中浸泡后抗压强度达到了9.44 MPa;最后,利用优化的材料方案和工艺参数,三维打印了复杂形状扭环和齿轮水泥艺术品.
Cl离子掺杂对钙钛矿薄膜结构及光学性能的影响
陈永超;李新利;黄金亮;李丽华;顾永军
2018, 37(9): 2893-2898.
摘要
(
12
)
PDF
(1807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光吸收层薄膜的结构、形貌及结晶度对电池的光电性能起决定性作用.采用一步溶液法通过改变CH3 NH3 I和PbCl2的摩尔比调控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Cl离子的掺杂量,从而制备钙钛矿光吸收层薄膜.利用荧光光谱(PL)、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EDS能谱分别对钙钛矿溶液的荧光性能、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及反应后Cl离子的含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CH3 NH3 I和PbCl2的摩尔比的增加,前驱体溶液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激发波长为325 nm);晶体结构由立方相CH3 NH3 PbCl3转换成了纯的四方相CH3 NH3 PbI3钙钛矿薄膜,晶粒尺寸增大,晶格应变随之增加;表面覆盖率逐渐升高,薄膜表面无针状结构出现;薄膜中Cl离子的含量逐渐减少,改善了薄膜的质量.
锂渣-石灰石粉-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性能
巫昊峰
2018, 37(9): 2899-2903.
摘要
(
18
)
PDF
(5634KB) (
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测试不同龄期硬化净浆抗压强度、化学结合水和扫面电镜(SEM)微观形貌,研究了双掺锂渣和石灰石粉对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掺锂渣和石灰石粉降低了硬化净浆的早期抗压强度,双掺15%锂渣和15%石灰石粉的试件后期强度超过了基准试件;双掺锂渣和石灰石粉对不同龄期硬化净浆化学结合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相近,两者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双掺锂渣和石灰石粉劣化了硬化净浆早期内部结构,但两者适量的掺量比例有助于改善其后期内部结构.
玻璃纤维增强碱式硫酸镁水泥耐久性研究
李振国;王博;刘博;郑淇水;余四文;郭江涛
2018, 37(9): 2904-2907.
摘要
(
9
)
PDF
(1411KB) (
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寻玻璃纤维增强碱式硫酸镁水泥的耐久性,本文研究了纤维铺设位置以及矿物掺合料对其在加速老化试验条件下弯曲强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手段,分析了经历7 d加速老化试验后不同情况下水泥基体与玻璃纤维的粘结情况以及玻璃纤维的侵蚀情况.结果表明,纤维铺设于底部的试样强度要高于纤维铺设于中部的试件,老化7d后前者强度仍略高于后者.对比未掺矿物掺合料的试样,矿物掺合料的掺入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耐久性.其中,掺入矿渣的试样气硬条件下强度虽高,但加速老化后强度保留率较低,老化7d时仅为51.33%;而掺入硅灰的试样加速老化后强度损失较低,耐久性良好.经过7 d的加速老化后,掺入硅灰的水泥基体与玻璃纤维仍牢牢的粘结在一起,掺入矿渣的水泥基体与纤维的粘结较差,而未掺矿物掺合料的水泥基体已几乎完全失去与纤维的粘结.无论是否掺加矿物掺合料,当加速老化试验进行到7d时,纤维表面均未有受到侵蚀的迹象.
助熔剂硅石及钾页岩对磷矿碳热还原反应的影响
朱晁莹;屈敏;李银;罗洁;付仓颉;夏举佩
2018, 37(9): 2908-2912.
摘要
(
9
)
PDF
(1159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了硅石及钾页岩分别作为助熔剂时对磷矿碳热还原反应的影响.通过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烟煤过剩系数和酸度值,研究两种助熔剂对磷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烟煤过剩系数的增大,磷的转化率逐渐提高,最后趋于稳定.随着酸度值的增大,磷的转化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反应温度为1400℃,反应时间为40 min,酸度值为1.02,无烟煤过剩系数为1.5时,硅石、钾页岩作为助熔剂时磷的转化率分别达到94.50%,95.31%.通过考察残渣特性,得出钾页岩作为助熔剂时,其残渣的流动温度较硅石降低了52℃,粘度摊开面积是硅石体系的2.25倍.
添加碳化硅对电煅煤基高炉炭砖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王同生;桑绍柏;李亚伟
2018, 37(9): 2913-2918.
摘要
(
5
)
PDF
(2179KB) (
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不同粒度碳化硅部分取代高炉炭砖中的电煅煤骨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以及激光导热仪等研究了碳化硅的引入对高温焙烧后高炉炭砖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导热系数等性能的影响,并使用支持向量机回归建模算法建立了炭砖导热系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炭砖导热系数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碳化硅的加入可促进炭砖基体内原位陶瓷相AlN和β-SiC晶须的生成,进而有助于提高炭砖的耐压强度、导热系数和抗铁水侵蚀性能;由支持向量机建模分析得知,大粒度碳化硅的加入量和焙烧温度对导热系数提高的影响较为明显,适当增大大粒度碳化硅的含量并提高焙烧温度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炭砖的导热系数.
振动荷载作用对新浇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影响试验研究
褚怀保;吴礼报;杨小林
2018, 37(9): 2919-2923.
摘要
(
6
)
PDF
(2748KB) (
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隧道钻爆法施工中振动对新浇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在分析振动荷载对新浇混凝土水化反应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设计新浇混凝土爆破振动损伤累积模拟试验,对试块施加多次模拟爆破振动荷载,分析多次振动荷载对新浇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次振动荷载作用下,新浇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随着振动速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振动速度V≤1.0 cm/s时,振动荷载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提升;振动速度V≥1.5 cm/s时,振动损伤累积劣化效应显现,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降低,且高强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损伤劣化更加明显.(2)结合工程实践条件,新浇混凝土爆破振动速度应控制在1.5 cm/s以内.
膨润土对固化淤泥土抗冻融性能的提升效应
汪洪星;柯睿;谈云志;吴军;黄龙波
2018, 37(9): 2924-2929.
摘要
(
6
)
PDF
(1520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膨润土对固化淤泥土抗冻融性能的提升效应,针对冻融循环过程中不同膨润土掺入量的固化淤泥土,开展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接剪切试验等宏观试验,以及相应的电镜扫描分析等微细观分析和理论分析.膨润土能够有效的提高固化淤泥土的破坏应变、无侧限抗压强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等指标,并且能够保证上述指标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发生衰减.膨润土的掺入量,存在一个最优值:该值附近,膨润土对固化淤泥土抗冻融性能的提升效果最好.膨润土对固化淤泥土抗冻融性能的提升,通过内部结构稳定性的强化和冻融循环作用的弱化等双重作用而实现.膨润土的颗粒填充能够减小固化淤泥土的孔隙率,同时膨润土可以参与固化反应生成固化骨架,从而促进固化淤泥土内部结构稳定性的强化.膨润土的吸水作用可以减少参与冻融循环作用的自由水,同时膨润土的湿胀干缩作用可以部分抵消冻胀融缩效应,进而促冻融循环作用的弱化.
柱撑膨润土对刚果红的吸附热力学与吸附动力学研究
孙志勇;张永利;马晨阳;王爱民;严彪
2018, 37(9): 2930-2934.
摘要
(
11
)
PDF
(1052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备了铝柱撑膨润土,研究其对废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投加量和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pH值在3~7时,脱色率较高;在投加量为5 g/L,溶液为原始pH值时,对浓度为50 mg/L的废水,脱色率可达98.2%;柱撑膨润土对刚果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方程,吸附为自发放热物理过程.
温度对柔性玻璃狭缝下拉成形过程的影响
郑伟宏;王玲玲;张谋;侯延升;刘欣悦;周颖;郭振强
2018, 37(9): 2935-2940.
摘要
(
9
)
PDF
(1626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温度在柔性玻璃狭缝下拉成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无碱铝硼硅酸盐柔性玻璃为对象,采用Flow3DTM软件模拟狭缝下拉工艺中玻璃液的流动及成形过程,研究温度变化(狭缝入口处的进口温度,狭缝温度,空气介质温度)对柔性玻璃成形规律的影响,以确定合适的成形工艺制度.模拟结果表明:狭缝入口处的进口温度在1306℃附近时玻璃液不易拉断,且利于后续拉边机牵引辊等工艺拉薄成超薄柔性玻璃;狭缝温度在1280~1300℃范围内较佳;空气介质温度在720~730℃范围内较佳.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的多因素计算模型研究
赵宇飞;赵家琦;杨绿峰;陈正
2018, 37(9): 2941-2947.
摘要
(
11
)
PDF
(1217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行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强度计算模型往往建立于单一批次试验结果基础上,试验样本的因素水平覆盖范围较小,导致模型的适用范围受到影响.为此,本研究广泛搜集国内外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结果,建立了试验数据库,并通过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建立了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的多因素计算模型.首先分析了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确定了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的多元函数表达式.然后通过搜集大量不同地域不同课题组的试验数据建立粉煤灰混凝土强度试验数据库.进而,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研究建立了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强度的多因素计算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和现有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模型的适用性及有效性.研究表明,行标JGJ 55-2011提供的粉煤灰混凝土强度计算模型不适用于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
再生微粉有效代替水泥制备泡沫混凝土
张松;李如燕;董祥;张兰;李智雄
2018, 37(9): 2948-2953.
摘要
(
20
)
PDF
(1337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微气流粉碎机制备的再生微粉既有胶凝活性,又能有效控制粉体粒径分布.利用再生微粉取代部分水泥制备泡沫混凝土,创新性地将再生微粉的化学胶凝性和粉体粒径可控导致的物理增强效应结合起来实现泡沫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经过优化实验确定泡沫的体积掺量为75%,超微气流粉碎机制备的再生微粉粒径分布在10~60μm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微粉替代水泥有利于泡沫混凝土后期强度的提高.当再生微粉的掺入量为10%时,泡沫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增强效果最优,其抗压强度达到3.09 MPa,相比纯泡沫混凝土提高了11.6%.通过进一步研究,所制备的复合泡沫混凝土强度变化原因在于:超微气流制备的再生微粉粒径主要集中在26μm左右,32μm以下的颗粒累积分布达到85%,而水泥中3~32μm颗粒含量对水泥的28 d强度起关键作用,此粒度再生微粉的掺入调节了体系的颗粒级配比,使得体系粒度分布于26μm左右的比例有所提高,优化了泡沫混凝土的骨架部分填充效果,从而提高了其抗压性能.
单根聚丙烯纤维在植被混凝土中的拉拔特性及临界长度研究
张保华;刘大翔;许亚坤;黄斌;丁瑜;许文年
2018, 37(9): 2954-2960.
摘要
(
15
)
PDF
(3050KB) (
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加筋技术在复合土和混凝土等工程加固领域应用广泛,但在生态护坡领域的应用则鲜有报道.通过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研究了单根聚丙烯纤维在不同含水率、不同干密度和不同龄期植被混凝土中的拉拔特性,分析了拉拔试验前后纤维的显微特征,并确定了临界加筋长度经验公式.研究表明:纤维拉力-位移曲线呈显著的多峰特征,主要与植被混凝土中存在水泥水化产物有关;1d试样界面抗剪强度在最优含水率时存在极小值,主要原因是试样初期的筋-土界面锚固力提高值相较于摩擦力减小值要低;随着干密度和龄期的增长,界面抗剪强度和残余抗剪强度都显著提高.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植被混凝土中纤维临界加筋长度的经验公式,对提升植被混凝土在高寒、强降雨、坡面高陡等恶劣环境下的工程耐久性有一定指导意义.
燃油浮法玻璃熔窑高温低氧燃烧减排NOx的数值模拟
梅书霞;李雪梅;谢峻林;何峰;金明芳;刘小青
2018, 37(9): 2961-2966.
摘要
(
3
)
PDF
(4913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温低氧空气燃烧(HTAC)技术可有效降低NOx的生成,在玻璃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一实际尺寸的燃油浮法玻璃熔窑火焰空间建立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烟气回掺的方式使助燃空气中的O2含量降为18%,分别对空气助燃(21%O2含量)和高温低氧燃烧(18%O2含量)两种工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况下气流流动形式相一致,但高温低氧燃烧时气流流量有所增加;高温低氧燃烧工况下的温度场与空气助燃时相比差异很小,表明玻璃熔制温度制度几乎不受影响;在高温低氧燃烧工况下,NOx的生成量大幅度下降,最终烟气出口处NOx的总质量流量与空气助燃时相比降低了41.4%,表明该技术对于降低玻璃熔窑中NOx的生成量来说极为有利.
不同蜂窝孔径Mn-Ce/Al2O3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
张诚;曹鹏;颜鑫;王成志;赵勇刚
2018, 37(9): 2967-2973.
摘要
(
4
)
PDF
(7832KB)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温脱硝装置可以布置在除尘、脱硫后,防止飞灰和SO2导致催化剂失活.蜂窝状催化剂由于较大的几何比表面积是整体式催化剂的首选形状,蜂窝孔径对其几何比表面积影响较大.制备了四种不同孔径的蜂窝低温脱硝催化剂,在自主搭建的中试平台上测试了性能.结果表明:虽然1 mm孔径的催化剂具有最大的几何比表面积,但并未体现更好的效率,100℃时,1 mm孔径催化剂效率接近60%,而5 mm孔径催化剂效率超过75%,孔径较大的催化剂表现出更好的效率,只有在较大的空速下(>8000 h-1)小孔径催化剂体现更好的效率.BET、SEM和EDS表征发现大孔径催化剂涂覆效果好,活性物质在载体表面分布均匀,且比表面积更大,因此体现出更好的效率;另一方面,过小的孔径导致烟气分布均匀度受到影响.因此在低温脱硝催化剂的工业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选择蜂窝孔径.
聚羧酸减水剂及不同掺合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
张恺;尹志刚;程国敏;周晶
2018, 37(9): 2974-2978.
摘要
(
10
)
PDF
(958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不同粉煤灰(20%、30%、40%)、矿粉微渣掺量及聚羧酸减水剂掺量(0、0.6%、0.8%、1.0%、1.2%)等多因素对寒区水工混凝土力学性能、抗碳化能力及抗冻融耐久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聚羧酸减水剂的掺入可以显著提高不同外掺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抗冻性能;在本文所考虑的减水剂掺量范围内,减水剂掺量为1.0%时,各组混凝土试样的抗压强度最高,抗碳化能力最强,抗冻融效果最好;采用幂函数形式得到的碳化深度随龄期的变化规律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相关性,建立的函数关系可以很好的反映实际碳化试验结果;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掺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粉煤灰用量的降低,矿粉掺量的逐渐增多,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和抗冻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研究成果可为寒冷地区外掺料混凝土在冻融环境下的耐久性应用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和参考.
ZrO2含量对工业搪瓷瓷层化学稳定性及结构的影响
唐旋;马倩;王俊;罗理达;汪庆卫;蒋伟忠;高长龙;张兆明
2018, 37(9): 2979-2984.
摘要
(
9
)
PDF
(1671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耐候钢材表面预置含有不同氧化锆(ZrO2)含量的搪瓷釉料,经烧结制备搪瓷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轮廓仪、固体密度仪、同步热分析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不同ZrO2含量对瓷层的组织结构及耐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当ZrO2质量分数小于1.0%时,结构更加致密完整,其体积密度、氧原子堆积密度以及耐酸性均随着ZrO2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当ZrO2掺杂量超过1.0%后,瓷层表面缺陷增多,结构稳定性以及耐酸性能均随着ZrO2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当ZrO2掺杂量为1.0%时,瓷层耐酸性能最优,酸腐蚀量低至4.72 g/m2.适量掺杂ZrO2能够有效增强瓷层网络结构,改善致密性,提高化学稳定性.
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SRA-20混合料设计及性能研究
王新强;王国清;王庆凯;高占华
2018, 37(9): 2985-2990.
摘要
(
6
)
PDF
(3772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砂浆、粗集料和空隙组成的设计理念,为测定沥青砂浆掺加量对混合料的性能影响,通过PCG旋转压实法测定粗集料的骨架间隙率,采用次集料逐级填充测定骨架间隙率,得出I级、II级、III级、IV级最小骨架间隙率,按最小骨架间隙率的85%、95%、100%和110%分别填充沥青砂浆,测定其高、低温性能,疲劳性能和动态模量.试验结果发现,随着沥青砂浆填充率的增加,混合料动稳定度呈降低趋势;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应变呈增大趋势;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逐渐增强;在相同的试验温度和加载频率下,动态模量呈增大趋势.填充率与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呈现负相关;填充率与混合料最大弯拉应变呈现正相关性.该种设计方法与路用性能直接关联,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下Nb掺杂量对TiO2陶瓷靶材性能的影响
赵江涛;沈金城;刘欢;董磊;王晨;杨海涛
2018, 37(9): 2991-2994.
摘要
(
5
)
PDF
(1629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放电等离子体(SPS)烧结制备了Nb掺杂TiO2(NTO)陶瓷靶材,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四探针测试仪等对NTO陶瓷靶材样品的各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在1100℃下不同Nb掺杂量对NTO陶瓷靶材相对密度、抗弯强度、电阻率、表面形貌与微观结构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Nb掺杂量对NTO陶瓷靶材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1100℃烧结的NTO陶瓷靶材样品,随着Nb掺杂量的升高,相对密度、抗弯强度和电阻率先增大后逐渐降低,在5wt%掺杂量处均达到了最大值,且此时结晶完好、晶粒大小分布均匀.综合而言,5wt%Nb掺杂量的NTO陶瓷靶材的各项性能表现最优,其电阻率为13.23 mΩ·cm,抗弯强度为139.1 MPa,相对密度达到99.9%.
发泡剂的发泡性能及其应用于碱矿渣水泥的力学性能研究
何娟;高惬;宋学锋;卜晓琳
2018, 37(9): 2995-3001.
摘要
(
6
)
PDF
(1072KB) (
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碱矿渣水泥凝结硬化快,强度高,适合制备泡沫混凝土.研究了三种发泡剂K12、AES与AOS的发泡效果,AOS的起泡能力好,泡沫稳定性最好,AES的起泡能力好,泡沫稳定性较差,K12的发泡倍数与泡沫稳定性适中.碱矿渣泡沫混凝土的碱组分与发泡剂之间存在相容性问题,以水玻璃为碱组分配制的碱矿渣料浆凝结硬化较快,发泡剂的选择性较大,而以Na2 SiO3·9H2 O为碱组分配制的碱矿渣料浆凝结硬化慢,需要泡沫稳定性好的发泡剂.
黄原胶对不同相变温度芒硝基相变储能材料性能影响
李秀丽;铁生年
2018, 37(9): 3002-3006.
摘要
(
6
)
PDF
(4524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FT-IR、XRD筛选速溶高粘XG作3种温度梯度芒硝基相变储能材料粘稠剂,从微观形貌以及相变体系酸碱度对粘稠剂稳定性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选择防相分层效果最佳的速溶高粘XG作为22℃、14℃、7℃芒硝基相变储能材料粘稠剂.同时研究了速溶高粘XG在3种温度梯度芒硝基相变储能材料中的最佳添加量,以及对3种温度梯度芒硝基相变储能材料热焓值、过冷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2℃、14℃和7℃芒硝基相变储能材料中速溶高粘XG添加量分别为1.4%、2.4%、1.0%时能够防止相分层,相变温度分别为23℃、12.5℃以及9.8℃,热焓值分别为197.5 J/g、111.1 J/g、56.83 J/g,23℃、12.5℃相变温度芒硝基相变储能材料未出现过冷度现象,9.8℃相变温度储能材料产生0.1℃的过冷度.
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处理印染废水二沉池出水
吴佳欢;延克军;王璇
2018, 37(9): 3007-3011.
摘要
(
6
)
PDF
(1023KB)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有效提高混凝效率和印染废水出水水质,对常州市某工业园集中印染废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通过投加无机高分子聚合混凝剂,同时回流二沉池污泥增加水样悬浮物浓度强化去除污染物质,研究中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悬浮物浓度及PAM投加量对水样CODCr、色度、SS的去除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悬浮物浓度40 mg/L、双酸铝铁投药量0.36 g/L时混凝效果达到最优,此时二沉池出水CODCr去除率为50%较原厂现有工艺处理效果提高了20%~30%、SS去除率为92.5%较原厂现有工艺处理效果提高了50%~60%、色度去除率为72.65%.此外强化混凝技术与传统混凝工艺相比减少了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药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煅烧硅藻土对轻集料保温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夏明钢
2018, 37(9): 3012-3016.
摘要
(
3
)
PDF
(5367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煅烧硅藻土制备轻集料保温混凝土,探讨了煅烧温度和硅藻土细集料(FA)质量分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所制备的轻集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孔隙率、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导热系数.结果表明:煅烧温度的升高和硅藻土细集料质量分数的增加,有助于充分发挥硅藻土的火山灰活性和其微集料填充效应,提高轻集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当煅烧温度为850℃时,所制备的混凝土孔隙率为30%~34%,弹性模量为3.30~4.55 GPa,抗压强度为12.27~14.22 MPa,表观密度为1320~1400 kg/m3,导热系数可低至0.167 W/(m·K),满足GB/T 15229-2011对轻集料混凝土的要求.
硅酸盐水泥提高盐石膏性能及其机理
李志新;徐开东;牛季收;马先伟;王继娜
2018, 37(9): 3017-3020.
摘要
(
7
)
PDF
(1352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盐石膏的使用性能,研究了硅酸盐水泥对盐石膏需水量、凝结硬化及其硬化体强度、吸水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盐石膏的成分、硅酸盐水泥改善盐石膏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盐石膏的主要成分为无水CaSO4,硅酸盐水泥的掺入显著提高了盐石膏的强度,降低了它的吸水率,缩短了它的凝结时间,但却会增大它的标稠需水量.机理分析表明,盐石膏-硅酸盐水泥体系主要由二水石膏晶体、细长尖状的钙钒石(AFt)、Ca(OH)2和CaCO3等水化产物组成,AFt、Ca(OH)2和CaCO3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并填充到二水石膏晶体的孔隙中,使它变得密实,增强了石膏网状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它的强度.
CeO2/ZrO2硅溶胶复合磨料的制备及其对蓝宝石抛光性能的影响
张雷;王海倩;所世兴;于少明
2018, 37(9): 3021-3027.
摘要
(
16
)
PDF
(2599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硅溶胶为原料,通过化学沉淀法对硅溶胶进行铈锆改性,制备出抛光用单分散的CeO2/ZrO2硅溶胶复合磨料.考察了不同铈锆掺杂量的CeO2/ZrO2硅溶胶复合磨料对蓝宝石晶片抛光性能的影响,研究了CeO2/ZrO2硅溶胶复合磨料对蓝宝石晶片的抛光机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的组成、形貌等进行表征.以所制备的复合磨料对蓝宝石晶片进行抛光,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抛光后的蓝宝石晶片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CeO2/ZrO2硅溶胶复合磨料中最佳的铈锆掺杂量为:铈掺杂量为1.5wt%,锆掺杂量为1.0wt%,材料去除速率可以达到36.1 nm/min,表面粗糙度可以达到0.512 nm,而相同条件下纯硅溶胶抛光后的蓝宝石表面粗糙度为1.59 nm,材料去除速率为18.4 nm/min,该复合磨料表现出较好的抛光性能.
硅烷偶联剂改性SiC晶须/PVDF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
许静;雷西萍;韩丁;刘戈辉;于婷;邢敏
2018, 37(9): 3028-3035.
摘要
(
17
)
PDF
(2263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填料为半导体纳米晶须、基体为高分子聚合物是制备具有良好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材料的基本要求.首先利用化学改性法将不同硅烷偶联剂修饰在碳化硅晶须(SiCw)表面,再利用溶液流延法制备改性SiCw/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薄膜.采用直接观察、FT-IR和热重分析对SiCw的改性效果进行评价,通过SEM观察SiCw在PVDF中的分布情况,并测试了该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的试验方法可成功将硅烷偶联剂引入到SiCw表面;SEM结果显示,利用化学改性法可有效改善SiCw的团聚问题,使其均匀分布在PVDF基体内;TGA结果表明,添加SiCw作为填料可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且当采用KH792型硅烷偶联剂时修饰率为6.37%.室温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改性SiCw可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相对纯PVDF提高了近8倍;在0.1wt%KH792-SiCw/PVDF的介电性能测试中,当f=100 Hz时介电常数εr达到最大值33,介电损耗tanδ达到最小值0.07,且随频率的增加介电常数逐渐减小,介电损耗先减小后又增加;随着温度的增加,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逐渐增加,当f=500 Hz,T=150℃时,εr最大为110,对应tanδ也最大为1.76.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期刊信息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编:缪昌文
副主编:彭 寿 刘加平 傅正义
余其俊 杨中民 王士维
王发洲 程 新 胡丽丽
王栋民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440/TQ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1625
国内邮发代号:80-774
通报公众号
通报官方微信
下载中心
论文写作模板
稿件格式规范
国标《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人工晶体学报》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建材蚌埠院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343752
今日访问
1728
在线人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