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硅酸盐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3-15
    欢迎赐稿——硅酸盐通报
    2015, 34(3):  1. 
    摘要 ( 3 )   PDF (512KB) ( 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掺量矿渣水泥砂浆碳化过程研究
    张玲峰;韩建德;刘伟庆;王曙光;韩萍
    2015, 34(3):  591-596. 
    摘要 ( 6 )   PDF (3027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矿物掺合料的引入会减少水泥砂浆内部碱性物质含量,同时其中的活性成分与氢氧化钙发生二次水化反应,进一步地减少了砂浆的碱性,从而降低了砂浆的抗碳化能力.本文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量粒化高炉矿渣引入对碳化产物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洒酚酞指示剂显示为无色的碳化表层仍然存在少量的Ca (OH)2,这说明砂浆碳化存在部分碳化区;碳化反应物不仅包含Ca(OH)2,也包含水化硅酸钙凝胶(CSH gel),钙矾石(AFt),低硫型水化硫铝酸钙(AFm),硅酸二钙(C2S),硅酸三钙(C3S)等物质;此外,随着矿渣含量的提高,碳化速率增大,同时由于矿渣可以改善水泥浆体的孔结构,矿渣掺量在50%时,碳化速率最小.
    聚羧酸减水剂对铝酸三钙-石膏体系水化调控机理研究
    谭洪波;戚长亚;马保国;汪杰
    2015, 34(3):  597-603. 
    摘要 ( 4 )   PDF (3542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测定不同掺量的聚羧酸减水剂(PCE)作用下铝酸三钙(C3A)-石膏体系水化热,并采用XRD、SEM、Raman分析了水化产物微观结构的形成规律,研究了PCE对铝酸三钙-石膏体系水化调控机理.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6,摩尔比为1∶1的铝酸三钙-石膏体系,水化24 ~ 48 h时出现水化热温峰,并生成大量的Aft(钙矾石);PCE掺量不同对铝酸三钙-石膏体体系的水化调控存在延缓与加速水化的双重作用,当掺量为0.1% ~0.3%时,PCE抑制铝酸三钙-石膏体系水化放热及AFt的形成;当掺量为0.5%时,PCE促进铝酸三钙-石膏体系水化放热,加速AFt的形成.
    SO42-/Al-SBA-15催化合成偏苯三酸三辛酯
    孟小雷;刘婷;牛蕊;杨丹丹;常玥;查飞
    2015, 34(3):  604-608. 
    摘要 ( 3 )   PDF (2546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丙醇铝作为铝源通过直接法制备Al-SBA-15介孔分子筛,经1 mol/L硫酸浸渍,得到固体超强酸SO42-/Al-SBA-15,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和N2吸附-脱附实验对其进行表征.合成偏苯三酸三辛酯中SO42-/Al-SBA-15的催化活性高于SBA-15、Al-SBA-15,在210℃,偏苯三酸酐和2-乙基己醇的摩尔比为1∶4,催化剂用量为总反应原料质量的4%,反应6h,偏苯三酸三辛酯的酯化率为96.7%.催化剂重复使用六次,酯化率仍为94.4%.
    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早龄期回弹法测强曲线的试验研究
    杨永敢;张云升;刘国建;郭捷菲;刘冠国
    2015, 34(3):  609-614. 
    摘要 ( 5 )   PDF (3028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系统研究了强度等级、矿物掺合料种类(粉煤灰和矿渣)及掺量(10%,30%)对高性能泵送混凝土回弹测强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回弹值随强度等级的增加而增大;随粉煤灰(FA)和矿渣(SL)掺量的增加而减小,掺加10% FA、30% FA、10%SL、30% SL混凝土在60 d龄期时其回弹值分别降低了5.1%、18.5%、7.8%、13.2%.建立了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回弹值的定量关系,其中矿渣对回弹曲线误差较小,当矿渣掺量小于30%时均满足建立的测强回弹曲线方程;粉煤灰对回弹曲线误差较大,建立了专门的粉煤灰混凝土回弹测强曲线方程.这对控制工程质量、防范工程事故、准确评价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3℃下含气量对混凝土强度、孔结构及抗冻性的影响
    王庆石;王起才;张凯;李伟龙;李建新
    2015, 34(3):  615-620. 
    摘要 ( 7 )   PDF (3032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混凝土强度试验、压汞试验、孔间距系数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对低温(3±0.2)℃养护下不同含气量混凝土的强度、孔结构及抗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养护下混凝土的强度比标准养护下混凝土的强度低;随着含气量的增大,混凝土净浆的总孔体积、总孔面积、比表面积和骨架密度均增大,但硬化后混凝土的孔间距系数和平均孔径减小,孔径分布更加均匀合理;随着含气量的增大,混凝土的抗冻性提高,但混凝土的强度会降低,所以含气量存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抑制矿物聚合材料泛霜行为的试验研究
    焦向科;张一敏
    2015, 34(3):  621-625. 
    摘要 ( 6 )   PDF (2508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某低活性高硅尾矿作为硅铝原料先进行活化预处理,再与铝校正料(铝酸钠)复合,制备矿物聚合材料;提出抑制矿物聚合材料泛霜行为的两种方式,并对抑制效果进行研究,通过SEM、FTIR和XRD对相关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试样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煅烧预处理后可提高其结构致密化程度,降低试样结构中过剩Na+的迁移速率;对试样进行蒸压养护后可促进矿物聚合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形成的更为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可对过剩Na+进行更好地束缚;利用这两种方式都能达到有效抑制矿物聚合材料试样泛霜行为的目的.
    三元复合石蜡/玻化微珠相变储能砂浆的制备
    王晴;吴陶俊;丁兆洋;张存宝
    2015, 34(3):  626-630. 
    摘要 ( 4 )   PDF (2555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选用三元复合石蜡作为相变原材料,玻化微珠作为吸附载体,EVA乳液和苯丙乳液作为封装材料,根据石蜡渗漏率测试选择合适的封装材料制备出相变储能砂浆.结果表明:根据温度-时间曲线和DSC分析确定复合石蜡最佳配比为3#石蜡∶C14∶固体石蜡=1∶2∶7.玻化微珠真空吸附30 min石蜡量达到502.2%.选择苯丙乳液作为封装材料,可有效解决石蜡渗漏问题,石蜡/玻化微珠定型相变材料经恒温加热30 min最小渗漏率仅为4.42%.所制备的石蜡/玻化微珠相变储能砂浆相变温度区间为22~26q℃,抗压强度为5.35 MPa,导热系数为0.3372W/m·K,比热容约为普通砂浆的2倍,能够显著提高砂浆的保温性能.
    自燃煤矸石掺合料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研究
    周梅;陈冲;路其林;白金婷
    2015, 34(3):  631-638. 
    摘要 ( 4 )   PDF (4094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燃煤矸石易粉磨,比表面积较大、吸附水较多、表面能较高,若不与具有表面活性的高效减水剂复掺,很容易形成絮凝结构,降低水泥浆的流动性,不仅不能满足预拌混凝土的泵送要求,也影响硬化混凝土强度.本文首先采用胶砂对比试验,分别将不同粉磨时间的自燃煤矸石粉30%取代水泥,以自燃煤矸石-水泥胶砂强度较高者确定粉磨时间;在此基础上,选择自燃煤矸石粉掺量、减水剂品种和掺量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自燃煤矸石粉与两类不同减水剂的相容性.结果表明,自燃煤矸石作混凝土掺合料经济粉磨时间为4~6 min,与两类减水剂相容性程度为:聚羧酸系>奈系.自燃煤矸石粉无论与哪类减水剂双掺,建议自燃煤矸石粉掺量≤15%,而聚羧酸系减水剂掺量≤0.43%,奈系减水剂掺量≤0.8%.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强度预测
    曹兴龙;王起才;鲍学英
    2015, 34(3):  639-643. 
    摘要 ( 4 )   PDF (2521KB) ( 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直接搜索算法对既有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为了提高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利用遗传算法对普通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充分发挥BP神经网络处理非线性问题的能力强、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的优点,以既有混凝土配合比为训练样本,对优化后的混凝土强度进行预测,预测精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经实验验证,该配合比下的混凝土不仅满足功能性、工作性以及耐久性要求,而且大幅节约原材料成本.
    碳基材料改性石灰石增强其对CO2的捕集效率
    孟冰露;李辉;杨文斌;李江锋;于有海;闵永刚
    2015, 34(3):  644-648. 
    摘要 ( 6 )   PDF (2515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水泥行业中,石灰石不仅是生产水泥的原料,而且也可以用来捕集废气中的CO2.但是,它的捕集效率会因其颗粒表面在经过几次捕集循环后发生烧结而严重降低.在本文中,我们利用不同种类的碳基材料(炭黑、石墨、竹炭和椰壳炭)来改性石灰石,提高其CO2捕集效率.碳基材料的引入可以改变石灰石颗粒的形貌:在煅烧过程中,碳颗粒在CO2的捕集循环前期起到支撑骨架的作用,循环后期碳颗粒在完全燃烧后,会产生孔洞,从而增加石灰石颗粒的比表面积,延缓烧结,提高循环煅烧/碳酸化率.实验研究表明,椰壳碳颗粒改性后的石灰石的CO2捕集效率比纯石灰石提高13%.
    聚合物胶粉改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杨建森;姜晓楠
    2015, 34(3):  649-652. 
    摘要 ( 11 )   PDF (2005KB) ( 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研究了不同聚合物胶粉掺量对改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折压比和拉压比的影响,探讨了聚合物胶粉改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胶粉的加入降低了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尤其是抗压强度的降低更加明显;当胶粉掺量在4.0% ~8.0%范围内增加时,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大幅度提高,且掺量为8.0%时的劈裂抗拉强度最大.同时,聚合物胶粉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折压比和拉压比,改善混凝土的韧性和抗裂性,且其掺量为8.0%时,综合增韧效果最佳.
    FeCoCa氧化物纳米晶的制备及芬顿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分析
    贾若琨;徐凯;林松竹;李艺花;马宗伟
    2015, 34(3):  653-658. 
    摘要 ( 5 )   PDF (3016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CoCa三种元素的氧化物纳米晶.采用XRD,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亚甲基蓝催化剂与H2O2的协同降解作用.结果表明:FeCoCa氧化物纳米晶和H2O2组成的Fenton反应可以有效地降解亚甲基蓝溶液;当铁钴钙三种元素的摩尔比例为1∶i.5∶3.5,催化剂投加量为1.2 g/L,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7mL,初始pH值为6.80,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3%;与传统Fenton反应体系相比,溶出铁的量降低到0.18 mg/L.
    AE-MAA-AM型聚羧酸类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龙小柱;李海洋;龙钰;王利军;袁刚;唐动成
    2015, 34(3):  659-663. 
    摘要 ( 13 )   PDF (2546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自制的甲基丙烯酸混合酯、甲基丙烯酸及丙烯酰胺为单体合成新型聚羧酸类减水剂-AE-MAA-AM聚合物.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n(酯化大单体)∶n(甲基丙烯酸)∶n(丙烯酰胺)=5∶2∶2,引发剂用量为1%(以各单体的总质量计),聚合温度为85℃,聚合时间为3.5h,n(聚乙二醇)∶n(葡萄糖)=7∶3.根据相关测定标准对AE-MAA-AM减水剂进行性能测试,得到:水泥净浆流动度达到275 mm,减水率达到20.21%;并利用IR和核磁表征产物官能团结构及分子结构,证明了聚合物中羧基、酰胺基、羟基等官能团的存在,即合成减水剂所含官能团与目标产物一致;由于在分子中引入了价格低廉的葡萄糖,其生产成本得到了降低,性价比较高.
    高铁钛型煤矸石中脱铁富钛试验研究
    刘成龙;夏举佩
    2015, 34(3):  664-669. 
    摘要 ( 2 )   PDF (3039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高铁钛型煤矸石为研究对象,用煤矸石酸浸液脱除高铁钛型煤矸石中的大部分铁,从而实现钛的富集.研究考察了酸浸液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煤矸石脱铁富钛的影响规律,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煤矸石脱铁富钛工艺条件.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手段对煤矸石及其脱铁富钛的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煤矸石脱铁富钛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浓度10%、水浴温度70℃、反应时间5h、液固比7∶1,脱铁率达到89.02%,钛富集率为42.94%.该方法不仅提高了酸的利用率,同时为富钛渣提钛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煤矸石的高效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工艺技术.
    煤矸石中杂质含量对堇青石多孔陶瓷烧结与性能的影响
    吴国天;徐海燕;刘丽;王爱国;李燕;孙道胜
    2015, 34(3):  670-676. 
    摘要 ( 11 )   PDF (3532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不同酸浸处理时间控制煤矸石原料中的杂质含量,研究煤矸石原料中杂质含量对有机海绵浸渍法制备的多孔堇青石陶瓷烧结过程和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烧结过程中的物相结构的演变及微观结构变化等特性.并考察了酸浸处理时间和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样品的显气孔率和抗压强度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酸浸处理后的煤矸石为原料制备的多孔堇青石陶瓷气孔率和抗压强度均显著增加,1200℃下,使用未经酸浸的煤矸石制备的多孔堇青石陶瓷,气孔率为73.69%,抗压强度为2.23 MPa;而酸浸处理8h后,陶瓷样品的气孔率保持在78.78%,抗压强度提高至3.33 MPa.讨论了酸浸处理对煤矸石原料中起烧结助剂作用的杂质含量的调控以及杂质含量对物相形成和陶瓷性能的影响规律.煤矸石原料中这些杂质的存在也降低了堇青石陶瓷的烧结温度.
    含气量对低温养护下混凝土早期实际强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研究
    张凯;王起才;王庆石;李建新;陈松;崔建龙
    2015, 34(3):  677-683. 
    摘要 ( 10 )   PDF (3531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低温(3±0.2)℃养护下引气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汞法、气孔分析法、快速冻融法测试了不同含气量低温养护下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及抗冻耐久性.结果表明:掺入引气剂,可使混凝土孔隙率、总孔体积、总孔面积增加,平均孔径、孔间距系数减小,孔径均匀分布,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内部孔隙结构,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为更好的阐述含气量对混凝土实际强度的影响,本文通过测出的气孔结构,进一步推算出低温养护下混凝土的实际抗压强度,通过理论计算得出,随着含气量的增大,实际强度降低.
    共沉淀-熔盐法制备YAG荧光粉的研究
    张彦娜;朱宪忠;王杰
    2015, 34(3):  684-687. 
    摘要 ( 8 )   PDF (2032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共沉淀-熔盐法制备YAG荧光粉,探索了搅拌方式、合成温度、分散剂用量、煅烧温度对粉体颗粒团聚情况、颗粒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搅拌-超声搅拌过程合成的样品晶粒要更细小一些,晶粒尺寸相对也要均匀些,团聚现象也有所改善;当沉淀合成温度为60℃时,沉淀颗粒结晶良好且粒度分布范围窄;加入分散剂后分散程度明显变好,尤其当PEG掺加量为0.7%且PEG全加入到混合盐溶液中的试样分散程度好,颗粒细小且粒度分布范围窄.
    电解锰压滤渣高温脱硫活化制备水泥混合材的研究
    林明跃;崔葵馨;肖飞;何小明;金胜明
    2015, 34(3):  688-693. 
    摘要 ( 14 )   PDF (3029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电解锰压滤渣进行高温脱硫工艺,以及脱硫渣作为混合材对水泥强度的影响.采用碳硫分析仪测定脱硫渣中残余硫含量,还原剂添加系数为0.3时,1050℃下保温20 min后的脱硫率达到81.88%.作为水泥混合材时,掺入30%左右的含硫2.94%的脱硫渣的水泥强度达到P.S.A32.5级,由此证明,脱硫的电解锰压滤渣做为混合材是可行的.
    聚丙烯纤维对再生粗集料透水性混凝土的影响
    满都拉
    2015, 34(3):  694-699. 
    摘要 ( 2 )   PDF (3529KB)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透水混凝土是具有拱架结构的多孔混凝土.本试验采用高质化处理过的再生粗集料质量替换普通粗集料30%,掺聚丙烯纤维(0.0%、0.5%、0.1%、1.5%,质量分数),进行了聚丙烯纤维对多孔混凝土强度、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的影响分析,并讨论了多孔混凝土的干温缩特性,为再生粗集料多孔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对再生粗集料多孔混凝土的增强效果显著;纤维掺量在0.0%~1.5%之间时,对多孔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影响有限;粗集料粒径90%在10~20 mm之间时,透水系数基本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但透水系数变化量不大,掺1.5%聚丙烯纤维的透水系数达到2.4 cm/s;多孔混凝土有较小的干温缩特性.
    利用水泥窑尾系统处理污泥的热工分析
    范海宏;马增;李斌斌;武亚磊
    2015, 34(3):  700-706. 
    摘要 ( 3 )   PDF (3535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污泥对水泥窑尾热工系统的影响,本文将水泥窑尾预热预分解系统划分为5个热工系统,建立了热量衡算方程.利用所建立方程,分析了污泥含水率、热值和掺量对窑尾系统热工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临界含水率和临界热值的概念,并得到不同污泥所对应的临界含水率和临界热值;含水率低于临界含水率的污泥,热值和掺量越大,系统各级温度变化率越大,能够节约的煤量也越大.热值大于临界热值的污泥,含水率越小,系统各级温度变化率越大,能够节约的煤耗也越大.
    氩气压力对自蔓延高温合成ZrB2-Al2O3复合粉体的影响.
    侯爱东;肖国庆;张钟威;付彦丽
    2015, 34(3):  707-710. 
    摘要 ( 8 )   PDF (2555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ZrO2,Al,B2O3微粉为原料,在0.1,0.5,1.0,1.5,2.0 MPa的氩气压力下,通过自蔓延高温方法合成ZrB2-Al2O3复合粉体.研究了氩气压力对燃烧参数(燃烧前后试样的质量变化△m、轴向高度变化△h、实际燃烧温度Tr)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ZrB2-Al2O3复合粉体的相组成及微观结构分别用XRD和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氩气压力为1.5 MPa时,燃烧反应前后试样的质量变化△m和轴向高度变化△h最小,实际燃烧温度最高;燃烧产物中只有ZrB2和Al2O3;ZrB2在Al2O3基中的分散最均匀.
    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氯离子扩散系数相关性研究
    元成方;赵卓;王一光
    2015, 34(3):  711-715. 
    摘要 ( 6 )   PDF (2547KB) ( 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了六种常用的工程纤维,开展纤维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与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分析纤维品种及龄期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建立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了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随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增大呈线性递减趋势.实际工程中,可基于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预先建立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氯离子扩散系数间的相关关系曲线,通过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结果,间接得到结构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及时掌握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变化情况.
    造孔剂掺量对烧结保温空心砌块性能的影响
    宋心;肖慧;权宗刚;浮广明
    2015, 34(3):  716-721. 
    摘要 ( 5 )   PDF (3554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针对页岩加入锯末造孔剂制备的烧结保温空心砌块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通过在实验室进行梯度配比制备烧结保温空心砌块,探索加入造孔剂对于试样物理及热工性能的影响;然后结合工厂实地生产29排孔烧结页岩保温空心砌块,测试其抗压强度及传热系数.结果表明:页岩的烧成温度范围为850~1050 ℃,最佳烧成温度为950℃;随着造孔剂添量的增加,试样呈抗压强度和体积密度减小、显气孔率增大的趋势.当造孔剂添加量为6%,烧成温度为950℃时,试样导热系数为0.1901 W/(m·K),相对于纯页岩制品下降了57.87%;测试工厂实地生产制品表明,29排孔加6%造孔剂页岩制品的抗压强度为11.4 MPa,符合国家标准,传热系数为0.35 W/(m2·K),满足严寒和寒冷地区的热工节能要求.
    稻壳低温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
    荆涛;许晓敏;郭伟
    2015, 34(3):  722-726. 
    摘要 ( 3 )   PDF (2562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稻壳为原料,碳热还原法常压条件下合成出Si3N4粉体,进而模压成型,在低温下成功烧成了多孔氮化硅陶瓷.采用Archimedes法、三点弯曲法测量了烧结试样的密度、气孔率及抗弯强度.通过XRD测定了烧结试样的物相组成,并用SEM观察其显微形貌.结果表明:在1450℃到1550℃内均能烧成多孔氮化硅陶瓷,随着温度的升高,试样的气孔率逐渐降低,抗弯强度逐渐增强.1450~1500℃烧成试样的显气孔率为55.51% ~35.15%,其抗弯强度为23.74 ~86.85 MPa,主要物相为β-Si3N4.
    利用粉煤灰制备X型分子筛的研究进展
    陈彦广;于丰铭
    2015, 34(3):  727-732. 
    摘要 ( 16 )   PDF (3037KB) ( 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粉煤灰如何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因其组成中含有大量的硅和铝成分,粉煤灰被开发用来制备高附加值的沸石产品.本文综述了X型分子筛的特点与应用情况,介绍了合成原理.总结了利用粉煤灰合成NaX型分子筛的传统方法和新工艺,如水热合成法,碱熔融法,碱熔-脱硅法等.分析了沸石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粉煤灰组成、加碱煅烧、反应配比、晶化时间和温度.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上述分析为今后应用粉煤灰合成X型分子筛提供理论依据.
    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贾艳萍;宗庆;张兰河;张海丰
    2015, 34(3):  733-737. 
    摘要 ( 7 )   PDF (2505KB) ( 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印染废水的特征和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分析了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和絮凝沉降机理,阐述了粉煤灰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比较不同粉煤灰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发现:利用阳离子有机改性剂制备的改性粉煤灰制备工艺简单,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能够回收利用,是理想的粉煤灰絮凝剂.
    有机改性凹凸棒石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王冰鑫;雷西萍
    2015, 34(3):  738-743. 
    摘要 ( 16 )   PDF (3045KB) ( 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凹凸棒石作为一种天然一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结构、性质和广泛用途.本文简述了凹凸棒石的分布、组成和晶体结构,归纳了凹凸棒石的有机改性方法和有机改性凹凸棒石的应用,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硅藻土负载型与改性纳米TiO2的研究进展
    张瑛洁;刘强
    2015, 34(3):  744-748. 
    摘要 ( 3 )   PDF (2534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掺杂与负载型纳米TiO2以其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优越的吸附特性,已成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光催化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研究方法中的离子掺杂法;介绍了纳米TiO2负载方法,论述了硅藻土负载纳米TiO2光催化剂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做了展望.
    蒙脱土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王鉴;臧伟鹏;祝宝东;张健伟;孟庆明
    2015, 34(3):  749-754. 
    摘要 ( 4 )   PDF (3546KB) ( 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蒙脱土(MMT)是一种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常用的层状硅酸盐.本文从MMT的结构出发,首先介绍了MMT的改性机理、改性剂在MMT层间的构象、排列和分布;重点阐述了季铵盐、季膦盐、咪唑盐、过渡金属离子及功能性单体等改性蒙脱土,并对改性蒙脱土的结构、性能和应用加以介绍.
    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莹莹;宓一鸣;阮勤超;阮晓栋;金言宜
    2015, 34(3):  755-763. 
    摘要 ( 12 )   PDF (4584KB) ( 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墨烯能够以二维晶体在有限温度下稳定存在被发现以来,对石墨烯的研究在物理、化学、材料等研究领域引起了巨大的热潮.石墨烯具有许多优异特性,它可以与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化合物等结合,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池材料、净化水域、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获得结构为单层或多层性能优良的石墨烯原料是能够将石墨烯成功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重要前提,因而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是关键.本文综述了石墨烯的多种制备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石墨烯的最新应用及发展前景.
    基于群体淬灭理论MBR减缓膜污染研究进展
    张海丰;于海欢
    2015, 34(3):  764-769. 
    摘要 ( 3 )   PDF (3020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已成为一个十分有前景的废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小等优势.然而,由于微生物附着在膜表面而发生的生物污染现象,致使出水通量下降,限制了MBR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最近,一种新兴的、基于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的群体淬灭(quorum quenching,QQ)技术在延缓MBR膜污染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QQ通过干扰群体感应系统而阻止其所依赖信号分子的基因表达,从而可有效抑制膜表面生物膜的形成.本文首先介绍了群体感应机理,并根据不同的群体淬灭物质,归纳总结了群体淬灭技术在延缓MBR膜污染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混杂合成纤维混凝土单轴抗拉力学特性与本构关系
    赵华;何锐;彭挺;陈华鑫
    2015, 34(3):  770-775. 
    摘要 ( 3 )   PDF (3012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混杂纤维增强原理,采用高弹模聚乙烯纤维和低弹模聚丙烯粗合成纤维制备出具有优异变形性能的混杂纤维混凝土,采用单轴拉伸试验对其单轴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测试结果建立了单轴抗拉本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单轴受拉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划分为弹性阶段、应变硬化阶段和破坏阶段三个阶段;在受拉过程中出现了多缝开裂现象,微细裂缝的扩展较为曲折,在开裂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能量,导致变形能力大幅提升;掺入硅灰后使得界面过渡区性能改善,从而导致极限抗拉强度和拉应变的增大;纤维掺量过大时不能均匀分散,结团现象出现,极限拉应变反而下降;所建立的单轴受拉分段本构关系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应力-应变曲线的发展趋势,所推荐的模型参数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利用高炉渣和粉煤灰制备微晶玻璃热处理制度的优化
    杨淑敏;张伟
    2015, 34(3):  776-781. 
    摘要 ( 4 )   PDF (3005KB) ( 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炉渣及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直接烧结法制备废渣微晶玻璃,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热处理制度对微晶玻璃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微晶玻璃抗弯性能的热处理制度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晶化温度、升温速率、晶化时间和烧结时间.最佳的热处理制度参数为晶化温度970℃、晶化时间1.5h、升温速率5℃·min-、烧结温度1150℃;制备的废渣微晶玻璃主晶相为钙镁黄长石,晶粒形貌呈方块状,晶粒尺寸约2 μm;废渣利用率高,高炉渣利用率达90%,微晶玻璃性能优良.
    低温烧结Mg4Nb2O9微波介质陶瓷
    刘长菊;苏未安
    2015, 34(3):  782-787. 
    摘要 ( 2 )   PDF (3014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V2O5对Mg4Nb2O9陶瓷的烧结温度、相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8%的V2O5,能使该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到1000~1050℃而对其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很小,材料的主晶相为有序型刚玉结构的Mg4 Nb2O9,存在Mg4Nb2O6和Mg5Nb4O15杂相而没有检测到V2O5的存在.陶瓷的密度对微波介电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介电常数e1与密度成线性关系(在99.99%的置信限内,其相关系数为0.98252),Q·f值与密度的关系较复杂.添加1%的v2O5,将Mg4Nb2O9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到了1050℃,得到了εr=12.72,Q·f=151040GHz的优异性能.
    镁砂对高铝质可塑料性能影响
    李美葶;张国栋;罗旭东;武永兴
    2015, 34(3):  788-792. 
    摘要 ( 5 )   PDF (2528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铝矾土、二氧化硅微粉和氧化铝微粉为原料,以磷酸二氢铝和磷酸为结合剂,制备了用于CFB锅炉的高铝质可塑料,重点研究镁砂细粉用量对高铝质可塑料性能的影响.按照不定形耐火材料检测标准对热处理后耐火可塑料的常温力学性能、致密性及耐磨性能进行检测,通过XRD和SEM分析手段对热处理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镁砂对可塑料起到促凝和促烧结作用,随着镁砂加入量增大,促凝时间缩短,经110℃热处理后试样常温强度逐渐增大,经1100℃热处理后试样常温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镁砂加入量为5%,1100℃热处理后试样常温强度和结构致密性可处于最高值,耐磨性有所降低,试样矿物相组成中包括刚玉、莫来石和堇青石相.
    陶瓷掺合料对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研究
    陈梦成;方苇;许开成
    2015, 34(3):  793-798. 
    摘要 ( 8 )   PDF (3020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陶瓷粉作为水泥基掺合料的可行性,采用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研究水泥胶砂性能随陶瓷粉掺量、养护龄期的变化特征,并分析探讨了陶瓷粉作为掺和料的工作机理.研究表明:随着陶瓷掺量的增加,陶瓷粉水泥胶砂试块强度降低,当陶瓷掺量为30%时,水泥砂浆试块的强度仍满足水泥性能要求.对比掺有陶瓷粉、粉煤灰和硅灰三种材料的水泥胶砂试块的28 d强度随取代率的变化曲线,其中陶瓷粉水泥胶砂试块性能最优,且陶瓷粉水泥胶砂强度变化曲线与粉煤灰水泥胶砂相似.
    滑板再生料在连铸用Al2O3-C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王建筑;赵俊学
    2015, 34(3):  799-802. 
    摘要 ( 2 )   PDF (2005KB) ( 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板刚玉、滑板再生料、煅烧α-Al2O3粉、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研究了滑板再生料加入量对连铸用Al2O3-C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用后滑板再生料由真颗粒、半颗粒、假颗粒等三种颗粒组成,质量比约为5∶3∶2;随着滑板再生料加入量增加,A12O3-C材料显气孔率逐渐升高,体积密度逐渐降低,其中加入量超过15%时变化显著;常温耐压强度及高温抗折强度均逐渐降低,其中加入量超过15%时降低明显;抗热震稳定性逐渐提高;采用配加滑板再生料15%的Al2O3-C材料制作了连铸用铝碳质整体塞棒,使用效果良好.
    耦合和非耦合效应下沥青路面受力对比分析研究
    易富;金艳;高健;杨宇婷
    2015, 34(3):  803-807. 
    摘要 ( 5 )   PDF (2511KB) ( 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更加深入分析沥青路面在温度场和应力场耦合作用下的变化规律,本文采用修正的Burgers模型作为沥青混合料的本构模型,对双轮标准轴载作用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应力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与非耦合状态下沥青路面受力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应力耦合作用时,路面的主要设计指标路表竖向位移、底基层底面的水平应力、面层内的剪应力和竖向应力均大于非耦合作用,该研究可以为沥青路面的力学分析及路用性能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金刚石镀覆刚玉对树脂结合剂磨具性能的影响
    段文远;尹育航;薛群虎;李燕琳
    2015, 34(3):  808-812. 
    摘要 ( 3 )   PDF (2516KB) ( 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以酚醛树脂作为基础结合剂制备的不同种类镀层金刚石磨具试样的力学性能、磨削性能和对磨削面微观形貌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无机物镀层相对与金属镀层在超硬材料领域的优势和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在金刚石、酚醛树脂、氧化铬、聚四氟乙烯微粉等组分确定的前提下,镀覆刚玉的金刚石树脂结合剂磨具的磨削比较高,达到4.074,高于镀覆钛层17.7%,树脂结合剂对镀覆刚玉的金刚石的把持力最好,锋利性和耐磨性较好,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自收缩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曹世勇
    2015, 34(3):  813-818. 
    摘要 ( 5 )   PDF (3532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立式千分表架,研究了不同水胶比(0.16、0.20和0.24)、不同砂率(0.4、0.5和0.6)和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0%、1%、2%和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s,UHPCC)自成型后1d后自收缩特性的影响,同时结合综合热分析、压汞法微观分析技术对自收缩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UHPCC自收缩随着水胶比的降低而增加,当水胶比从0.24分别减小到0.20、0.16时,60d自收缩值分别增加了14.4%和25.4%;短细钢纤维对于UHPCC自收缩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水胶比降低,非蒸发水含量降低,水化程度减小,但水胶比降低使5~50 nm毛细孔体积分数增多,自干燥效应增加,对于自收缩而言是负效应,对比可知自干燥效应在自收缩影响因素中占有主导地位.
    中国粘土替代美国沙土制备标准粉尘可行性研究
    秦剑;尚志新;盖国胜;杨玉芬;张仙梅
    2015, 34(3):  819-823. 
    摘要 ( 4 )   PDF (2525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美国A2标准试验粉尘为参考,通过对粘土进行烧失、热重、化学成分、色差、易磨性、形貌等物化性质的研究,分析了用中国粘土替代美国亚利桑那州沙土,制备标准试验粉尘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00℃焙烧6h的粘土与美国标准粉尘相比,烧失率相差约为1%,化学成分在美国粉要求范围内,两者色差最小,形貌均为无规则状,虽粒度分布不同,可在以后进行粉磨和分级以达到要求.研究表明,中国粘土替代美国沙土制备标准粉尘是可行的.
    水泥石中固化态氯离子在硫酸盐腐蚀环境中变化特征
    管斌君;耿健
    2015, 34(3):  824-828. 
    摘要 ( 4 )   PDF (2510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长期浸泡方法,研究了内掺氯化钠水泥净浆经5%硫酸钠溶液和5%硫酸镁溶液腐蚀后,其内部固化态氯离子数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硫酸钠溶液,还是硫酸镁溶液,均会导致固化态氯离子失稳,使其重新转变为游离态.这主要归结于两种溶液腐蚀对Friedel盐的分解.此外,硫酸镁溶液也会造成C-S-H凝胶所吸附氯离子的解附.但是,与硫酸镁溶液腐蚀相比,固化态氯离子稳定性更容易受硫酸钠溶液腐蚀的影响.
    吐温-20对PB-g-PS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性能影响
    王硕;赵彦芝;赵文杰
    2015, 34(3):  829-834. 
    摘要 ( 4 )   PDF (3040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半连续胶乳接枝聚合反应合成了m(聚丁二烯)/m(苯乙烯)比例为50/50的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St)共聚胶乳(PB-g-PS).并向胶乳中加入了占固体质量为3%、5%和7%的吐温-20,制备三种水泥改性剂.水灰比为0.5(质量比),将三种水泥改性剂用于制备胶乳改性水泥砂浆,考察了吐温-20含量和聚灰比对改性砂浆的流动度、抗压和抗折强度、以及水吸收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掺量范围内,改性砂浆的流动度随吐温-20含量和聚灰比的增加而增加;三种水泥改性剂均能够显著降低改性砂浆的吸水率;合适的水泥改性剂和吐温-20掺量,可使砂浆的力学性能损失较少;利用SEM进行了微观形貌分析,观察到了桥接结构、互穿网络结构以及孔洞结构,这些结构上的变化均有利于改善砂浆的性能;并对吐温-20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是水分子层的隔离作用.综上,吐温-20可以作为PB-g-PS胶乳的稳定剂.
    干湿交替对硫酸盐侵蚀喷射混凝土损伤层试验研究
    王家滨;牛荻涛;马蕊
    2015, 34(3):  835-840. 
    摘要 ( 6 )   PDF (3044KB) ( 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硫酸盐侵蚀后喷射混凝土表面损伤层厚度变化,试验采用干湿交替方法,对同配合比普通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及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进行硫酸盐侵蚀,利用超声波平测法对试件表层声时进行测定,采用回归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试件损伤层厚度.同时,对不同侵蚀龄期试件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损伤层与试件性能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湿交替次数增加,试件表层超声波波速降低,试件密实度下降,损伤层厚度增大;试件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随着损伤层厚度增大而增大,试件力学性能随着损伤层厚度增大而减小,但均与损伤层厚度呈指数关系,用损伤层厚度表征试件硫酸盐侵蚀具有较好相关性.
    煤矸石陶粒制备工艺的优化实验
    陈彦文;王宁;潘文浩;黄语嫣;张雅惠
    2015, 34(3):  841-845. 
    摘要 ( 21 )   PDF (2521KB) ( 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烧制煤矸石陶粒的原料比例和工艺制度.通过对煤矸石的成分分析确定烧制煤矸石陶粒的原料及原料配比;查阅相关资料制定了陶粒的预热温度、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制备工艺参数,进行平行实验.依据基础实验结果制定影响陶粒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烧制工艺优化实验,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通过基础实验得出:当原料比例为煤矸石∶粉煤灰∶膨胀剂=78∶15∶7,烧结温度达到1150℃时,冷却,烧制的陶粒堆积密度785 kg/m3;筒压强度5.9 MPa;吸水率3.5%.通过优化分析,当以筒压强度为考核指标时最优方案A2B3C2、以堆积密度为考核指标时最优方案A2B2C1、以吸水率为考核指标时最优方案A3B1C2;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A.结论:煤矸石烧制的最佳工艺为预热温度为500℃,预热时间30 min;烧结温度为1 150℃;烧结时间为15 min;然后冷却.通过优化设计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可知预热温度对陶粒性能影响最显著.
    碳化法纳米SiO2表面结构研究
    许雪冰;马艳丽;李少鹏;李会泉;林荣毅;田登超;张军
    2015, 34(3):  846-852. 
    摘要 ( 7 )   PDF (3538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红外、热重、N2吸附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碳化法制备的纳米SiO2表面羟基、孔隙结构和吸油值等随陈化pH值、陈化时间及干燥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陈化pH值下SiO2凝聚反应速率不同,陈化pH值由2升高到5,凝聚反应加快,颗粒表面羟基含量由1.54个/nm2减少到1.44个/nm2,平均孔径由11.51 nm增大到23.06 nm,吸油值由1.70 cm3/g升高到1.81 cm3/g;在不同陈化时间下SiO2颗粒间凝聚反应进程不同,陈化时间由10 min延长到90 min,颗粒表面羟基含量由1.48个/nm2减少到1.40个/nm2,平均孔径、吸油值变化不明显;在不同干燥温度下颗粒表面羟基脱除程度不同,干燥温度由100℃升高到500℃,表面羟基脱除增多,羟基含量由1.43个/nm2减少到0.70个/nm2,平均孔径由13.2 nm增加到41.07 nm,吸油值由1.82 cm3/g升高到2.00 cm3/g.
    西安市建筑垃圾的基本性质研究
    李辉;苏媛婷;张浩
    2015, 34(3):  853-858. 
    摘要 ( 4 )   PDF (3036KB) ( 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借助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易磨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手段对从西安市两个不同城区拆迁工地所取废砖,废混凝土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易磨性和活性等基本性质做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不同城区所取建筑垃圾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差异较大,要实现建筑垃圾的有效利用需做好原料的均化;(2)较之水泥熟料,废砖和废混凝土的易磨性较好,但废砖比废混凝土要更易磨.300 ~400℃的低温热处理可进一步改善废混凝土的易磨性;(3)废砖粉中所含的SiO2和Al2 O3具有一定的活性.在大掺量下(30%),掺入废砖粉的试样抗压强度比掺入相同掺量废混凝土粉试样的强度降低要少.
    聚合多元醇胺的制备及其助磨性能研究
    田亚坡;张烁;黄巧苑;黄定策;陈伟科
    2015, 34(3):  859-863. 
    摘要 ( 2 )   PDF (2522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1,4-丁二醇双缩水甘油醚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高分散、高早强活化功能的聚合多元醇胺(PA),利用FT-IR、1 H-NMR以及GPC进行了分析与表征,通过比表面积、粒径分布和中值粒径(D50)研究了PA在水泥粉磨中的助磨性能.结果表明PA具有显著的助磨和增强性能,当PA添加量为0.02wt%时,3~ 32 μm颗粒含量从53.88%提高到59.01%,D50从1.14降低到1.02,水泥3d抗压强度提高3.37 MPa,28 d抗压强度提高3.69MPa,且其助磨和增强明显效果优于三乙醇胺,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波烧结制备碳化硅粉体的研究
    郝斌
    2015, 34(3):  864-867. 
    摘要 ( 9 )   PDF (2013KB) ( 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乙炔炭黑和硅粉为原料,采用微波烧结技术合成制备了粒度不同的碳化硅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碳化硅粉体产率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反应30 min,所得产物的主要物相为β-SiC和仍残余少量金属Si.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物中SiC的含量不断增加,残余金属Si的含量则明显下降.当反应温度升高至1100℃以上时,则得到单相的β-SiC.在1200℃下反应5min,产物中主要物相为SiC,存在着少量未反应的金属Si,当反应时间延长到15 min时,即得到单相的β-SiC.
    降粘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研究
    张明;张栓红;段彬;贾守伟;贾吉堂
    2015, 34(3):  868-872. 
    摘要 ( 7 )   PDF (2510KB) ( 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粘度高和流速慢的问题影响着高标号混凝土的应用.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大单体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MAA)合成降粘型聚羧酸系减水剂,并探讨了各共聚单体的作用原理,确定了合成产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PEGMA1200:MAA:MMA的摩尔比为1:3.0:0.3;(NH4) 2S2O8和Na2 SO3的质量比1:0.5;(NH4)2S2O8和链转移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2.5 wt%和2.1 wt%.与市场上主要的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相比,合成产品能显著降低高标号混凝土的粘度,与国外同类产品接近.
    聚酯纤维与盐分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影响研究
    江曼;吴金荣;童雪雪
    2015, 34(3):  873-877. 
    摘要 ( 3 )   PDF (2505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聚酯纤维掺量与盐分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制作聚酯纤维掺量为0、0.1%、0.2%、0.3%的马歇尔试件,在SYD-0713型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试验机上进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不同聚酯纤维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浸泡在不同浓度硫酸盐溶液中水稳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盐溶液浓度相同时,随着聚酯纤维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及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聚酯纤维掺量存在最佳值,为0.2%,此时水稳性最好.在聚酯纤维掺量相同时,水稳性随硫酸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高铝硅酸盐玻璃的红外、拉曼光谱分析
    鲁鹏;夏文宝;姜宏;赵会峰
    2015, 34(3):  878-881. 
    摘要 ( 76 )   PDF (2518KB) ( 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室制备高铝硅酸盐玻璃,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玻璃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玻璃的骨架主要由硅氧四面体[SiO4]连接而成.铝氧四面体[AlO4]也参与成网,与[Sio4]相连使断网变得完整.铝氧八面体[AlO6]与其他离子或基团处于网络空隙里,作为网络外体游离在网络之间.随着样品中Al2O3含量的增多,玻璃中桥氧的数目在增加,非桥氧的数目在减少.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盐冻性的影响
    李强
    2015, 34(3):  882-887. 
    摘要 ( 3 )   PDF (3041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快冻法研究了不同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在不同盐溶液下(淡水、3.5% NaCl溶液、5% Na2SO4溶液、3.5%NaCl和5%Na2SO4复合溶液)冻融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淡水冻融主要是造成混凝土的内部损伤,氯盐和复盐冻融主要是混凝土表面的剥落,硫酸盐冻融下,两种损伤均存在.在混凝土含气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矿物掺合料种类对混凝土抗氯盐冻融的能力影响由小到大为:FA+ SG< FA< SG< OPC;抗硫酸盐冻融的能力影响:FA< SG< OPC< FA+ SG;抗复盐冻融的能力影响:FA+ SG< FA< OPC< SG.
    金红石型钛白显黄红相的原因分析
    任亚平
    2015, 34(3):  888-891. 
    摘要 ( 4 )   PDF (2519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黄红相钛白样品和正常样品的颜料性能、粒径大小及分布、颗粒形貌和微量元素含量,探索钛白粉呈现黄红相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影响钛白粉呈黄红相的原因如下:消色力和白度较低;样品颗粒粒度大,集聚明显,对黄红色光线的散射能力强;因铁含量高,在煅烧时与其它杂质元素发生相互作用并侵入TiO2晶格,造成晶格扭曲变形,进而影响钛白粉的白度.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水洗和煅烧工序,避免钛白粉呈黄红相.
    孔隙对橡胶集料水泥砂浆弹性模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于泳;朱涵;朱学超;李浩然
    2015, 34(3):  892-896. 
    摘要 ( 4 )   PDF (2510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细观力学模型,将橡胶水泥砂浆看作是由橡胶、砂浆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区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将过渡区界面看作是由橡胶引入孔隙形成的高孔隙率砂浆层,将砂浆看作砂和水泥石组成的两相复合材料.考虑橡胶集料掺量的影响和不同粒径橡胶引气作用的差异,借鉴二元复合体弹性模量计算模型逐层分析计算橡胶水泥砂浆的弹性模量.对比橡胶集料水泥砂浆弹性模量的预测值和实验实测值的差别,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