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硅酸盐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硅酸盐通报 ›› 2015, Vol. 34 ›› Issue (3): 846-852.

• • 上一篇    下一篇

碳化法纳米SiO2表面结构研究

许雪冰;马艳丽;李少鹏;李会泉;林荣毅;田登超;张军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 出版日期:2015-03-15 发布日期:2021-01-18
  •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2BAF03B01)%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51304184)

Study on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in Carbonation Process

XU Xue-bing;MA Yan-li;LI Shao-peng;LI Hui-quan;LIN Rong-yi;TIAN Deng-chao;ZHANG Jun   

  • Online:2015-03-15 Published:2021-01-18

摘要: 采用红外、热重、N2吸附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碳化法制备的纳米SiO2表面羟基、孔隙结构和吸油值等随陈化pH值、陈化时间及干燥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陈化pH值下SiO2凝聚反应速率不同,陈化pH值由2升高到5,凝聚反应加快,颗粒表面羟基含量由1.54个/nm2减少到1.44个/nm2,平均孔径由11.51 nm增大到23.06 nm,吸油值由1.70 cm3/g升高到1.81 cm3/g;在不同陈化时间下SiO2颗粒间凝聚反应进程不同,陈化时间由10 min延长到90 min,颗粒表面羟基含量由1.48个/nm2减少到1.40个/nm2,平均孔径、吸油值变化不明显;在不同干燥温度下颗粒表面羟基脱除程度不同,干燥温度由100℃升高到500℃,表面羟基脱除增多,羟基含量由1.43个/nm2减少到0.70个/nm2,平均孔径由13.2 nm增加到41.07 nm,吸油值由1.82 cm3/g升高到2.00 cm3/g.

关键词: 碳化法;纳米SiO2;表面羟基;孔隙结构

Key words: carbonation;silica nanoparticle;surface hydroxyl group;pore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