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硅酸盐通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硅酸盐通报 ›› 2020, Vol. 39 ›› Issue (10): 3055-3069.

所属专题: 水泥混凝土

• • 上一篇    下一篇

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细观结构识别及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申艳军;张欢;潘佳;罗滔;张凯峰;王旭;郝建帅   

  1.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煤炭绿色开采地质研究院,西安710065;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西安710054;西京学院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西安710123;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西安710065;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54
  • 出版日期:2020-10-15 发布日期:2021-01-19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资助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Research Progress on Identific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icrostructures in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of Concrete

SHEN Yanjun;ZHANG Huan;PAN Jia;LUO Tao;ZHANG Kaifeng;WANG Xu;HAO Jianshuai   

  • Online:2020-10-15 Published:2021-01-19

摘要: 混凝土因水泥浆体与集料材料特性差异,胶结过程中易在集料-浆体接触带出现界面过渡区(ITZ).前期大量研究表明:ITZ是混凝土损伤、断裂最先发生区域.本文全面归纳ITZ微-细结构及微观力学识别技术,梳理现阶段识别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并借此展望下阶段精确识别ITZ技术的发展方向;基于现浇混凝土成型、水化、硬化微-细观过程分析,从ITZ微-细观结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出发,探讨混凝土ITZ形成机制及主控指标;为更好认知ITZ微-细观多尺度特性评价,开展了国内外代表性ITZ结构模型归纳分析,并探究各模型的核心思路及适用范围.本研究可为系统掌握混凝土ITZ识别技术、形成机制及评价模型提供全面借鉴作用.

关键词: 界面过渡区(ITZ);混凝土;识别技术;微-细观模型;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